有机/无机复合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合成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3页 |
·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本课题的来源 | 第7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7-8页 |
·B-萘磺酸概述 | 第8-9页 |
·β-萘磺酸的性质 | 第8-9页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现有的处理方法及分析 | 第9-13页 |
·萘磺酸处理方法及分析 | 第13页 |
·萘磺酸/硫酸/亚硫酸混合酸分离技术的提出 | 第13-14页 |
·树脂的性质 | 第14-23页 |
·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类型 | 第15-16页 |
·离子交换树脂基体的组成 | 第16-17页 |
·离子交换树脂的物理结构 | 第17页 |
·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容量 | 第17-18页 |
·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选择性 | 第18-19页 |
·离子交换树脂的物理性质 | 第19-20页 |
·离子交换树脂的品种 | 第20页 |
·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有机/无机复合大孔弱碱性阴离子树脂的合成 | 第23-37页 |
·复合树脂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合成试验 | 第25-28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25-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页 |
·化学沉淀法合成 | 第26-27页 |
·上柱淋洗法 | 第27页 |
·两种合成的方法的比较 | 第27-28页 |
·对复合树脂的表征 | 第28-30页 |
·红外表征 | 第28-30页 |
·扫描电镜 | 第30页 |
·复合树脂上的铁含量的测定 | 第30-3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0-31页 |
·处理过程 | 第31页 |
·计算复合树脂中铁的含量 | 第31页 |
·氧化铜复合树脂上的铜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寿命试验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对复合树脂的评价 | 第32-3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2页 |
·温度对复合树脂交换吸附的影响 | 第32-33页 |
·氯化钠对复合树脂交换吸附的影响 | 第33-34页 |
·硫酸钠对复合树脂交换吸附的影响 | 第34-35页 |
·PH值对复合树脂交换吸附的影响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单组分、多组分静态交换吸附平衡实验 | 第37-51页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37页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实验药品 | 第37页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37页 |
·树脂的预处理和溶液配制 | 第37-38页 |
·树脂的预处理 | 第37页 |
·溶液配制与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单组分静态交换吸附平衡实验 | 第38-40页 |
·不同的溶液起始质量浓度对交换吸附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双组分静态交换吸附平衡实验 | 第40-42页 |
·盐酸和β—萘磺酸共混液的交换吸附平衡实验 | 第40页 |
·硫酸和β—萘磺酸共混液的交换吸附平衡实验 | 第40-41页 |
·硫酸和β—萘磺酸共混液的交换吸附平衡实验 | 第41-42页 |
·多组分静态交换吸附平衡实验 | 第42-43页 |
·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42页 |
·不同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热力学计算 | 第43-46页 |
·热力学平衡常数 | 第43页 |
·平衡关系表达式 | 第43-45页 |
·等温吸附模型和树脂的等温吸附行为 | 第45页 |
·吸附自由能变化和吸附烩变的计算 | 第45-46页 |
·离子交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 第46-50页 |
·吸附交换动力学模型 | 第46-47页 |
·数据拟合 | 第47-48页 |
·控制机理模型和判断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离子交换过程的穿透曲线 | 第51-60页 |
·引言 | 第51-54页 |
·穿透曲线 | 第51-52页 |
·影响穿透曲线的因素 | 第52-54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4页 |
·萘磺酸的分析方法 | 第54-55页 |
·动态交换吸附实验 | 第55-56页 |
·树脂的预处理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动态交换吸附装置 | 第55-56页 |
·穿透曲线 | 第56-59页 |
·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 第57页 |
·初始浓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 第57-58页 |
·混合酸废水的穿透曲线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中试工艺设想 | 第60-61页 |
·中试工艺设想 | 第60页 |
·中试设备工艺流程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