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养心氏片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12-14页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养心氏片对稳定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第14-35页
    1.引言第14页
    2.临床资料第14-17页
        2.1 病例来源第14页
        2.2 病例选择标准第14-16页
        2.3 病例纳入标准第16-17页
        2.4 病例排除标准第17页
        2.5 剔除及终止试验的标准第17页
    3.治疗方法第17-18页
        3.1 研究对象试验分组第17-18页
        3.2 给药方法第18页
        3.3 试验药品及主要试验仪器设备第18页
    4.观察指标第18-19页
        4.1 安全性指标第18-19页
        4.2 疗效性指标第19页
    5.疗效判定标准第19-20页
        5.1 中医证候积分判定标准第19页
        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第19页
        5.3 心绞痛症状积分标准(见附录三)第19-20页
        5.4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见表3)第20页
        5.5 睡眠障碍临床总疗效判定标准第20页
    6.统计学处理第20页
    7.结果第20-26页
        7.1 一般资料分析第20-22页
        7.2 观察指标第22-26页
        7.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比较第26页
    8.讨论第26-35页
        8.1 稳定性冠心病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第26-29页
        8.2 中医学对胸痹的认识第29-30页
        8.3 中医学对胸痹的辨证论治第30-31页
        8.4 气虚血瘀与稳定性冠心病的关系第31-32页
        8.5 养心氏片对稳定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第32-35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养心氏片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第35-55页
    1.引言第35页
    2.研究的内容和目标第35-36页
        2.1 研究内容第35-36页
        2.2 研究目标第36页
    3.实验材料第36-39页
        3.1 实验药物第36页
        3.2 实验动物第36-37页
        3.3 主要实验器材及仪器第37-38页
        3.4 实验主要试剂第38-39页
    4.实验方法第39-42页
        4.1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建立第39-40页
        4.2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造模成功标准第40页
        4.3 分组及给药第40页
        4.4 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第40-42页
    5.统计学处理第42-43页
    6.实验结果第43-51页
        6.1 心电图第43-44页
        6.2 实验大鼠一般情况第44页
        6.3 大鼠的心肌病理学的变化第44-46页
        6.4 对各组大鼠血清CK-MB及cTnT的动态变化比较第46-47页
        6.5 对各组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比较第47-51页
    7.讨论第51-55页
        7.1 养心氏片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心肌病理学观察比较第51-52页
        7.2 养心氏片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CK-MB及c Tn T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第52-53页
        7.3 养心氏片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第53-54页
        7.4 养心氏片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AMPK蛋白表达及AMPK-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问题与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5页
综述第65-72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个人简介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录第74-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脉温阳灸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下一篇: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虚实证候特点与肠黏膜象、组织病理学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