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关系:党建研究框架的再思考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9页 |
一.选题价值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8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党群关系的基本概念及内涵 | 第19-34页 |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 | 第19-20页 |
二.群众等基本概念 | 第20-32页 |
三.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 | 第32页 |
四.党群关系研究框架的内容与意义 | 第32-34页 |
第二章 西方政党与选民的关系 | 第34-43页 |
一.西方政党的产生与属性 | 第34-35页 |
二.西方政党与选民关系界定 | 第35-41页 |
三.西方政党与选民关系不能解释党群关系 | 第41-43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的研究框架 | 第43-67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党群关系研究框架 | 第43-50页 |
二.列宁党群关系研究框架 | 第50-56页 |
三.党群关系视角下苏联东欧教训 | 第56-61页 |
四.党群关系视角下古巴越南经验 | 第61-64页 |
五.党群关系的框架分析 | 第64-67页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与群众关系的研究框架 | 第67-93页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第67-74页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第74-81页 |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 | 第81-87页 |
四.新时代 | 第87-91页 |
五.党群关系研究框架提炼 | 第91-93页 |
第五章 “党‐国家‐社会”研究框架 | 第93-113页 |
一.“党‐国家‐社会”框架的基本内涵 | 第93-98页 |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 第98-100页 |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 第100-105页 |
四.把群众路线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 | 第105-111页 |
五.“党‐国家‐社会”研究框架提炼 | 第111-113页 |
第六章 从两个研究框架到党建学科展望 | 第113-129页 |
一.党群关系研究框架再思考 | 第113-118页 |
二.“党‐国家‐社会”研究框架再思考 | 第118-120页 |
三.两个研究框架转化运用 | 第120-122页 |
四.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 | 第122-126页 |
五.一门学科具备的主要条件 | 第126-127页 |
六.党建学科展望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7页 |
后记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