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农村生产服务业论文

新鲜蔬菜“仓加配”一体化物流模式研究

致谢第4-8页
摘要第8-9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1 生鲜农产品物流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3.2 生鲜农产品物流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1.4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介绍第14-16页
        1.4.1 生鲜农产品的概念及特征第14页
        1.4.2 生鲜农产品物流第14-15页
        1.4.3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特征第15-16页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7页
        1.5.1 研究内容第16页
        1.5.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17页
    1.6 论文创新点第17-18页
2 新鲜蔬菜“仓干配”物流模式分析第18-22页
    2.1 新鲜蔬菜“仓干配”物流模式概述第18页
    2.2 “仓干配”物流模式现状分析第18-19页
    2.3 “仓干配”物流模式利润模型建立第19-21页
        2.3.1 模型条件假设第19-20页
        2.3.2 物流运作过程成本分析第20-21页
        2.3.3 产品销售额计算第21页
        2.3.4 利润模型建立第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新鲜蔬菜“仓加配”一体化物流模式分析第22-26页
    3.1 “仓加配”一体化物流模式介绍第22-24页
        3.1.1 “仓加配”一体化物流模式描述第22-23页
        3.1.2 新鲜蔬菜“仓加配”一体化物流模式的特征分析第23-24页
    3.2 构建“仓加配”一体化物流模式收益模型第24-25页
        3.2.1 模型条件假设第24页
        3.2.3 精加工环节的成本收益情况分析第24-25页
        3.2.5 销售额计算第25页
        3.2.6 物流模式收益模型构建第25页
    3.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4 新鲜蔬菜两种物流模式的对比分析第26-33页
    4.1 问题描述第26页
    4.2 两种物流模式的对比分析第26-30页
        4.2.1 模型的参数设定第26-27页
        4.2.2 数值计算和对比第27-29页
        4.2.3 对比分析及结论第29-30页
    4.3 两种物流模式的收益敏感度分析第30-32页
    4.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5 “仓加配”一体化物流模式的空间布局及仿真分析第33-43页
    5.1 SLP法基本原理第33页
    5.2 “仓加配”物流中心功能区划分第33-34页
    5.3 利用SLP方法进行物流中心的布局规划第34-37页
        5.3.1 各个功能区之间物流量和非物流量关系分析第34-36页
        5.3.2 物流中心功能区综合相关性计算第36页
        5.3.3 利用SLP图解法求解第36-37页
    5.4 “仓加配”一体化物流模式的仿真分析第37-42页
        5.4.1 仿真目的和模型的建立第37-39页
        5.4.2 仿真结果分析第39-42页
    5.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43-44页
    6.1 论文的结论第43页
    6.2 未来工作与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ABSTRACT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省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建设探讨--以汝州士博石榴生态园为例
下一篇:基于O2O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