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二)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意义与创新性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产生 | 第14-21页 |
(一)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4页 |
(二) 实现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产生 | 第14-16页 |
(三)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产生的理论来源 | 第16-21页 |
1. 柏拉图的理想城邦 | 第17页 |
2.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共同体 | 第17-19页 |
3. 康德的伦理共同体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道德拒绝 | 第21-26页 |
(一) “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形式 | 第21-24页 |
(二) “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伦理缺陷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马克思对“虚幻的共同体”的道德批判 | 第26-30页 |
(一) “虚幻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形式 | 第26-27页 |
(二) “虚幻共同体”的伦理缺陷 | 第27-30页 |
第四章 马克思对“真正的共同体”的向往 | 第30-37页 |
(一) “真正的共同体”的基本特征 | 第30-33页 |
(二) “真正的共同体”基于个体自由 | 第33-34页 |
(三) “真正的共同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 第34-37页 |
第五章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道德启示 | 第37-44页 |
(一) 对个人自由的道德论证 | 第37-39页 |
(二) 对社会和谐的价值定位 | 第39-41页 |
(三)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致思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