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干沉降过程中绿色植物截滞黑碳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中心城区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4页
        1.3.1 黑碳气溶胶的研究第18-20页
        1.3.2 植物滞尘能力的研究第20-22页
        1.3.3 植物滞尘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2-23页
        1.3.4 植物截滞黑碳的研究第23-24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4-26页
        1.4.1 研究内容第24页
        1.4.2 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2章 采样与实验分析概况第26-33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6-28页
        2.1.1 武汉市区域概况第26页
        2.1.2 采样布点方案第26-28页
    2.2 黑碳样品采集与实验第28-29页
        2.2.1 采样方法第28-29页
        2.2.2 试验方法第29页
    2.3 供试植物的采集与实验第29-33页
        2.3.1 供试植物的选择第29-30页
        2.3.2 采样时间及采样方法第30-31页
        2.3.3 试验方法第31-33页
第3章 武汉中心城区黑碳分布特征分析第33-38页
    3.1 黑碳的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第34页
    3.2 黑碳质量浓度空间变化规律第34-35页
    3.3 不同环境载体对黑碳的截滞比率第35-36页
    3.4 黑碳气溶胶与PM_(2.5)的相关性关系分析第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4章 干沉降过程中绿色植物截滞黑碳特性分析第38-48页
    4.1 武汉中心城区绿色植物叶面截滞黑碳量变化规律第38-41页
        4.1.1 不同树种叶面截滞黑碳量变化规律第38-40页
        4.1.2 不同类型绿色植物叶面截滞黑碳量变化规律第40-41页
    4.2 武汉中心城区绿色植物叶面截滞黑碳量时空变化规律第41-46页
        4.2.1 植物叶面截滞黑碳量的季节变化规律第41-44页
        4.2.2 植物叶面截滞黑碳量的空间变化规律第44-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5章 绿色植物截滞黑碳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8-60页
    5.1 植物叶片特性差异对植物截滞黑碳的影响分析第48-52页
    5.2 不同尘源距离对植物截滞黑碳的影响分析第52页
    5.3 当日颗粒物浓度对植物截滞黑碳的影响分析第52-56页
    5.4 气象因子对植物截滞黑碳的影响分析第56-58页
    5.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6章 结论第60-64页
    6.1 主要结论第60-62页
        6.1.1 武汉中心城区黑碳的分布特征第60页
        6.1.2 绿色植物截滞黑碳的特性第60-61页
        6.1.3 绿色植物截滞黑碳的影响因素第61-62页
    6.2 不足与建议第62-64页
        6.2.1 不足之处第62页
        6.2.2 建议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附录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酸适体编码探针结合微芯片电泳用于食品和生物样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的研究
下一篇:以CO2为引发剂的可逆响应溶剂制备及在烃类分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