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Zn-Al-LDH-ANTS荧光探针的可控制备及双功能荧光传感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1页
    1.1 水滑石概述第15-19页
        1.1.1 水滑石的组成与结构第15-16页
        1.1.2 水滑石的性质第16-17页
        1.1.3 水滑石的制备方法第17-19页
            1.1.3.1 共沉淀法第17-18页
            1.1.3.2 离子交换法第18页
            1.1.3.3 焙烧还原法第18-19页
            1.1.3.4 水热合成法第19页
    1.2 荧光探针概述第19-28页
        1.2.1 荧光探针的原理第19-20页
        1.2.2 荧光探针的结构第20-21页
        1.2.3 荧光变化的机理第21-23页
            1.2.3.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第21-22页
            1.2.3.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第22页
            1.2.3.3 电子能量转移(EET)第22-23页
            1.2.3.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第23页
        1.2.4 荧光探针研究进展第23-28页
            1.2.4.1 有机荧光染料第23-25页
            1.2.4.2 纳米粒子荧光材料第25-26页
            1.2.4.3 双光子荧光探针第26页
            1.2.4.4 稀土掺杂纳米荧光材料第26-27页
            1.2.4.5 有机荧光染料/LDHs复合荧光探针第27-28页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8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第28-31页
第二章 Zn-Al-LDH-ANTS荧光探针的可控制备与研究第31-53页
    2.1 引言第31-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36页
        2.2.1 化学药品第32-33页
        2.2.2 实验装置第33页
        2.2.3 LDHs的制备第33页
        2.2.4 ANTS/LDHs负载/插层产物的制备第33-34页
            2.2.4.1 ANTS/LDHs插层产物的制备第34页
            2.2.4.2 ANTS/LDHs负载产物的制备第34页
        2.2.5 Zn-Al-LDH-ANTS最佳制备条件探究第34-35页
            2.2.5.1 不同反应时间的产物荧光强度第34-35页
            2.2.5.2 不同ANTS质量比的产物荧光强度第35页
            2.2.5.3 不同分散浓度的产物荧光强度第35页
            2.2.5.4 不同pH下产物荧光强度第35页
        2.2.6 Zn-Al-LDH-ANTS的洗脱实验第35-36页
    2.3 样品表征第36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6-50页
        2.4.1 ANTS/LDHs负载/插层产物表征结果第36-40页
            2.4.1.1 XRD表征结果第37-38页
            2.4.1.2 红外表征结果第38-40页
        2.4.2 ANTS/LDHs负载/插层产物的光谱性质第40-43页
            2.4.2.1 UV-Vis表征第40-41页
            2.4.2.2 荧光光谱表征第41-43页
        2.4.3 ANTS/LDHs负载/插层产物的光稳定性第43-44页
        2.4.4 Zn-Al-LDH-ANTS最佳制备条件的探究第44-47页
            2.4.4.1 不同反应时间的产物荧光强度第44-45页
            2.4.4.2 不同ANTS质量比的产物荧光强度第45-46页
            2.4.4.3 不同分散浓度的产物荧光强度第46页
            2.4.4.4 不同pH下产物荧光强度第46-47页
        2.4.5 Zn-Al-LDH-ANTS的洗脱实验第47-48页
        2.4.6 Zn-Al-LDH-ANTS作用机理探究第48-50页
    2.5 小结第50-53页
第三章 Zn-Al-LDH-ANTS荧光探针识别检测铁离子第53-71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实验部分第54-58页
        3.2.1 化学药品第54-55页
        3.2.2 实验装置第55页
        3.2.3 Zn-Al-LDH的制备第55-56页
        3.2.4 Zn-Al-LDH-ANTS的制备第56页
        3.2.5 各种样品对铁离子的荧光响应对比第56页
        3.2.6 ANTS溶液检测铁离子第56页
        3.2.7 pH对Zn-Al-LDH-ANTS检测铁离子的影响第56-57页
        3.2.8 Zn-Al-LDH-ANTS检测铁离子第57页
        3.2.9 Zn-Al-LDH-ANTS检测铁离子的响应时间第57页
        3.2.10 Zn-Al-LDH-ANTS检测铁离子的抗干扰性第57页
        3.2.11 Zn-Al-LDH-ANTS检测铁离子的选择性第57页
        3.2.12 Zn-Al-LDH-ANTS检测铁离子方法的验证第57-58页
        3.2.13 Zn-Al-LDH-ANTS检测铁离子的重复利用第58页
    3.3 样品表征第58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58-68页
        3.4.1 各种样品对铁离子的荧光响应对比第58-60页
        3.4.2 ANTS溶液检测铁离子第60页
        3.4.3 pH对Zn-Al-LDH-ANTS检测铁离子的影响第60-61页
        3.4.4 Zn-Al-LDH-ANTS检测铁离子第61-63页
        3.4.5 Zn-Al-LDH-ANTS检测铁离子的响应时间第63页
        3.4.6 Zn-Al-LDH-ANTS检测铁离子的抗干扰性第63-64页
        3.4.7 Zn-Al-LDH-ANTS检测铁离子的选择性第64-65页
        3.4.8 Zn-Al-LDH-ANTS检测铁离子方法的验证第65-66页
        3.4.9 Zn-Al-LDH-ANTS检测铁离子的重复利用第66-67页
        3.4.10 Zn-Al-LDH-ANTS检测铁离子识别机理第67-68页
    3.5 小结第68-71页
第四章 Zn-Al-LDH-ANTS荧光探针双功能荧光传感检测谷胱甘肽第71-95页
    4.1 引言第71-73页
    4.2 实验部分第73-77页
        4.2.1 化学药品第73-74页
        4.2.2 实验装置第74-75页
        4.2.3 Zn-Al-LDH的制备第75页
        4.2.4 Zn-Al-LDH-ANTS的制备第75页
        4.2.5 各种样品对谷胱甘肽的荧光响应对比第75页
        4.2.6 pH对Zn-Al-LDH-ANTS检测谷胱甘肽的影响第75-76页
        4.2.7 Zn-Al-LDH-ANTS检测谷胱甘肽第76页
        4.2.8 Zn-Al-LDH-ANTS检测谷胱甘肽的响应时间第76页
        4.2.9 Zn-Al-LDH-ANTS检测谷胱甘肽的抗干扰性第76-77页
        4.2.10 Zn-Al-LDH-ANTS检测谷胱甘肽的选择性第77页
        4.2.11 Zn-Al-LDH-ANTS检测谷胱甘肽方法的验证第77页
    4.3 样品表征第77-78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78-92页
        4.4.1 各种样品对谷胱甘肽的荧光响应对比第78-79页
        4.4.2 pH对Zn-Al-LDH-ANTS检测谷胱甘肽的影响第79-80页
        4.4.3 Zn-Al-LDH-ANTS检测谷胱甘肽第80-83页
            4.4.3.1 Zn-Al-LDH-ANTS直接检测谷胱甘肽第80-82页
            4.4.3.2 Zn-Al-LDH-ANTS间接检测谷胱甘肽第82-83页
        4.4.4 Zn-Al-LDH-ANTS检测谷胱甘肽的响应时间第83-84页
        4.4.5 Zn-Al-LDH-ANTS检测谷胱甘肽的抗干扰性第84-86页
        4.4.6 Zn-Al-LDH-ANTS检测谷胱甘肽的选择性第86-88页
        4.4.7 Zn-Al-LDH-ANTS检测谷胱甘肽方法的验证第88-89页
        4.4.8 Zn-Al-LDH-ANTS检测谷胱甘肽识别机理第89-92页
    4.5 小结第92-95页
第五章 结论第95-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1-113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113-114页
附件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前车检测与跟踪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交替方向乘子算法的l1正则化极限学习机的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