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环境论文

论技术创新的生态伦理规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3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1-13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3-18页
        1.3.1 技术创新及其制约研究综述第13-16页
        1.3.2 生态伦理研究综述第16-18页
        1.3.3 已有相关研究的述评第18页
    1.4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1 基本思路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页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难点第19-20页
    1.6 不足之处第20-21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厘定第21-31页
    2.1 技术创新的界定第21-24页
        2.1.1 什么是技术创新第21-22页
        2.1.2 技术创新的特征第22-23页
        2.1.3 技术创新的类型第23-24页
    2.2 技术创新时代生态伦理的凸显第24-28页
        2.2.1 生态伦理的概念第24-26页
        2.2.2 生态伦理的特征第26-27页
        2.2.3 技术创新生态伦理规制的必要性第27-28页
    2.3 技术创新生态伦理的三阶段第28-31页
        2.3.1 使用技术阶段第29页
        2.3.2 改进技术阶段第29页
        2.3.3 创造技术阶段第29-31页
第3章 使用技术阶段的生态伦理规制第31-40页
    3.1 使用技术阶段的界定及特征第31-33页
        3.1.1 使用技术的界定第31-32页
        3.1.2 使用技术的结构解析第32页
        3.1.3 使用技术阶段的特征第32-33页
    3.2 使用技术阶段的生态伦理困境第33-36页
        3.2.1 案例:核技术的使用之殇第33-34页
        3.2.2 技术现实选择的生态困境第34-35页
        3.2.3 使用技术者生态困境的原因解析第35-36页
    3.3 走出使用技术阶段生态伦理困境的路径第36-40页
        3.3.1 放弃与接纳第36-37页
        3.3.2 使用技术阶段的生态责任塑造第37-38页
        3.3.3 使用技术阶段生态伦理规制的制度建构第38-40页
第4章 改进技术阶段的生态伦理规制第40-50页
    4.1 改进技术阶段的界定及特征第40-43页
        4.1.1 改进技术的界定第40-41页
        4.1.2 改进技术的结构要素第41-42页
        4.1.3 改进技术阶段的特征第42-43页
    4.2 改进技术阶段的生态伦理困境第43-46页
        4.2.1 案例:工业制冷剂的改进历程第43-44页
        4.2.2 改进技术阶段的生态冲突第44-45页
        4.2.3 改进技术者的生态现实与生态理想第45-46页
    4.3 走出使用技术阶段生态伦理困境的路径第46-50页
        4.3.1 博弈与商谈第46-47页
        4.3.2 改进技术阶段的生态意识培养第47-48页
        4.3.3 改进技术阶段生态伦理规制的制度建构第48-50页
第5章 创造技术阶段的生态伦理规制第50-59页
    5.1 创造技术阶段的界定及特征第50-52页
        5.1.1 创造技术的界定第50-51页
        5.1.2 创造技术的结构要素第51-52页
        5.1.3 创造技术阶段的特征第52页
    5.2 创造技术阶段的生态伦理困境第52-55页
        5.2.1 案例:电动汽车的研制第52-53页
        5.2.2 创造技术过程的生态融入第53-54页
        5.2.3 创造技术者的生态预设与生态实现第54-55页
    5.3 走出创造技术阶段生态伦理困境的路径第55-59页
        5.3.1 内嵌与融合第55-56页
        5.3.2 创造技术阶段的生态理念培育第56-57页
        5.3.3 创造技术阶段生态伦理规制的制度建构第57-59页
结语第59-62页
    生态伦理:技术创新时代的必然路径第59-60页
    人与技术的协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展望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德相对主义:自由与困惑并存的模糊性世界--基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透视
下一篇:刘师培对中国传统家族伦理的反思研究--以《伦理教科书》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