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引言 | 第16页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1.3 涡电流分选效率影响因素 | 第17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4.1 锂电池回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2 涡电流分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涡电流分选磁场变化分析与涡流场模拟 | 第22-3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同心钕铁硼磁辊概况 | 第22-23页 |
2.3 永磁体交变磁场建模分析 | 第23-29页 |
2.3.1 磁辊表面静态磁场分布模拟 | 第23-25页 |
2.3.2 旋转磁辊表面动态磁场分布模拟 | 第25-27页 |
2.3.3 旋转磁场等效计算 | 第27-29页 |
2.4 破碎产物在交变磁场中的衍生磁场分析 | 第29-33页 |
2.4.1 破碎产物在交变磁场中的电流分析 | 第29-30页 |
2.4.2 破碎产物在交变磁场中的磁场分析 | 第30-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锂电池破碎产物在交变磁场中的运动轨迹 | 第34-54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破碎产物在交变磁场中的受力分析 | 第34-44页 |
3.2.1 破碎产物颗粒在交变磁场中的受力分析 | 第34-36页 |
3.2.2 脱离角临界情况 | 第36-40页 |
3.2.3 混合情况脱离角度计算 | 第40-41页 |
3.2.4 磁辊转速对脱离角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3.2.5 带轮转速对脱离角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 破碎产物在交变磁场中的运动轨迹模拟 | 第44-48页 |
3.3.1 破碎产物各阶段运动状态分析 | 第44-46页 |
3.3.2 水平飞跃距离模拟结果 | 第46-48页 |
3.4 破碎产物在涡电流分选中的参数限制 | 第48-50页 |
3.5 涡电流分选设备固件参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评估 | 第50-53页 |
3.5.1 磁极对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 第50-52页 |
3.5.2 磁辊半径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涡电流分选实验 | 第54-69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流程设计 | 第54-56页 |
4.3 涡电流分选实验设计及分析 | 第56-57页 |
4.4 预实验与材料水平位移测量实验 | 第57-61页 |
4.4.1 破碎产物特性及预实验 | 第57-59页 |
4.4.2 水平位移测量实验实验 | 第59-61页 |
4.5 材料分选率与分选距离测量实验 | 第61-64页 |
4.6 其他参数优化 | 第64-66页 |
4.6.1 进料速度因素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 第64-66页 |
4.6.2 挡板位置及倾角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 第66页 |
4.7 参数优化下的涡电流分选实验 | 第66-6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总结 | 第69页 |
5.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