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药性学论文

基于系统药理模式探索中药寒热药性的分子基础

中文摘要第6-10页
Abstract第10-15页
英文缩略表第16-17页
文献综述 中药四性理论的研究概况第17-21页
    1. 中药四性第17页
    2. 中药四性的物质基础研究第17-18页
    3. 中药四性的生物效应研究第18-19页
    4. 中药四性的数据挖掘研究第19-20页
    5. 其他方面研究第20页
    6. 展望第20-21页
前言第21-23页
第一章 中药寒热药性的系统药理学研究第23-45页
    1. 材料第23-24页
    2. 方法第24-27页
        2.1 寒热药性中药的选择第24页
        2.2 成分数据库的构建及活性成分筛选第24-25页
        2.3 潜在靶点预测第25页
        2.4 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及拓扑分析第25页
        2.5 关键靶点筛选第25-26页
        2.6 疾病关联度分析第26页
        2.7 GO分析及KEGG分析第26-27页
    3. 结果第27-42页
        3.1 活性成分统计及分析第27-29页
        3.2 拓扑参数分析第29-32页
        3.3 关键靶点的寻找及分析第32-37页
        3.4 疾病统计与分析第37-39页
        3.5 生物过程和代谢通路分析第39-42页
    4. 讨论第42-45页
第二章 寒性中药关键靶点的实验验证第45-72页
    第一节 寒性中药对酵母致热小鼠解热作用的研究第45-58页
        1. 材料第45-46页
        2. 方法第46-47页
        3. 结果第47-58页
        4. 讨论第58页
    第二节 寒性中药对酵母致热小鼠的下丘脑中PTGS2基因表达的影响第58-65页
        1. 材料第59-60页
        2. 方法第60-63页
        3. 结果第63-65页
        4. 讨论第65页
    第三节 寒性中药对酵母致热小鼠的下丘脑中PTGS2蛋白表达的影响第65-72页
        1. 材料第66-67页
        2. 方法第67-69页
        3. 结果第69-71页
        4. 讨论第71-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附件第78-86页
致谢第86-88页
个人简历第88-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母婴分离小鼠中枢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及温阳解郁方对其的调节研究
下一篇: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金樱子、石榴皮和咽喉片中的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