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突发型黄土滑坡监测预警研究--以甘肃黑方台黄土滑坡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25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1.2.1 灌溉引起的黄土滑坡成因机理研究第14-15页
        1.2.2 滑坡灾害监测技术研究第15-18页
        1.2.3 滑坡灾害预警理论方法研究第18-20页
        1.2.4 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1-24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1-23页
        1.3.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1.4 本论文的特色及创新点第24-25页
第2章 黑方台地质环境条件与滑坡特征第25-31页
    2.1 概述第25页
    2.2 黑方台地质环境条件第25-26页
    2.3 黑方台黄土滑坡基本特征第26-29页
    2.4 小结第29-31页
第3章 黑方台突发型黄土滑坡基本特征与成因模式第31-41页
    3.1 概述第31页
    3.2 黑方台突发型黄土滑坡发育概况第31-33页
    3.3 典型突发型黄土滑坡演化过程第33-38页
        3.3.1 MS9第33-35页
        3.3.2 陈家8第35-37页
        3.3.3 党川2第37-38页
    3.4 地下水对滑坡形成的影响第38-39页
    3.5 黑方台突发型黄土滑坡成因模式第39-40页
    3.6 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黑方台突发型黄土滑坡监测技术方法第41-57页
    4.1 概述第41页
    4.2 黑方台突发型黄土滑坡监测位置选择第41-44页
    4.3 黑方台突发型黄土滑坡监测内容第44-51页
        4.3.1 监测方法第44-45页
        4.3.2 监测设备及频率第45-49页
        4.3.3 监测仪器布设第49-51页
    4.4 黑方台主要监测数据类型与特点第51-56页
        4.4.1 累计位移-时间曲线第51-52页
        4.4.2 气象数据第52-53页
        4.4.3 地下水位变化特征第53-56页
    4.5 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黑方台突发型黄土滑坡成因机理的实验研究第57-68页
    5.1 概述第57页
    5.2 物理模拟实验第57-62页
        5.2.1 实验装置及模型设计第57-58页
        5.2.2 数据采集过程第58-59页
        5.2.3 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第59-62页
    5.3 三轴实验第62-67页
        5.3.1 实验方案第63-64页
        5.3.2 实验过程和分析第64-67页
    5.4 小结第67-68页
第6章 黑方台突发型黄土滑坡预警理论方法第68-112页
    6.1 概述第68页
    6.2 基于地表变形的速率阈值综合预警方法第68-94页
        6.2.1 变形速率阈值综合预警方法第69-86页
        6.2.2 预警信息的发布第86-88页
        6.2.3 速率阈值综合预警实例第88-94页
    6.3 基于临界水位和竖向变形量的预警方法第94-111页
        6.3.1 黑方台突发型黄土滑坡变形影响因素第94-101页
        6.3.2 稳定—匀速变形阶段临界水位预警模型第101-105页
        6.3.3 匀速—加速变形阶段临界竖向变形量预警模型第105-111页
    6.4 小结第111-112页
第7章 黑方台突发型黄土滑坡发生时间预报研究第112-127页
    7.1 概述第112页
    7.2 黑方台突发型黄土滑坡时间预报方法第112-123页
        7.2.1 短期时间预报方法第113-119页
        7.2.2 中长期时间预报方法第119-123页
    7.3 黑方台突发型黄土滑坡发生时间综合判定方法第123-125页
    7.4 小结第125-127页
第8章 黑方台突发型黄土滑坡滑距预测研究第127-136页
    8.1 概述第127页
    8.2 滑距预测模型建立第127-133页
        8.2.1 滑坡体积和淤积宽度的确定第128-131页
        8.2.2 堆积体平均厚度的确定第131-132页
        8.2.3 滑距预测公式第132-133页
    8.3 实例验证第133-134页
    8.4 小结第134-136页
结论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球极区开闭磁力线边界及开放磁通的变化研究
下一篇:强降雨诱发平缓浅层堆积层滑坡成因机理研究--以南江县红层滑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