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的经营策略研究(1946-1948)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0.2.1 对《观察》编辑储安平的研究 | 第12页 |
0.2.2 对《观察》的研究 | 第12-13页 |
0.2.3 对《观察》经营的研究 | 第13-14页 |
0.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0.4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 第15-17页 |
0.4.1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0.4.2 研究难点 | 第16-17页 |
1 《观察》的经营环境分析 | 第17-25页 |
1.1 宏观经营环境的剖析 | 第17-21页 |
1.1.1 政治环境 | 第17-18页 |
1.1.2 经济环境 | 第18-19页 |
1.1.3 社会环境 | 第19-20页 |
1.1.4 技术环境 | 第20-21页 |
1.2 微观经营环境的管窥 | 第21-25页 |
1.2.1 自身状况 | 第21-22页 |
1.2.2 竞争者 | 第22页 |
1.2.3 读者群体 | 第22-23页 |
1.2.4 广告客户 | 第23-25页 |
2 《观察》的经营状况解读 | 第25-32页 |
2.1 《观察》的发行状况 | 第25-29页 |
2.1.1 《观察》的发行量 | 第25-27页 |
2.1.2 《观察》的发行范围 | 第27-29页 |
2.2 《观察》的读者状况 | 第29-30页 |
2.3 《观察》的收入状况 | 第30-32页 |
3 《观察》的经营策略剖析 | 第32-48页 |
3.1 编辑策略 | 第32-40页 |
3.1.1 报刊定位的准确性 | 第33-36页 |
3.1.2 论坛空间的包容性 | 第36-37页 |
3.1.3 稿件选用的公平性 | 第37-38页 |
3.1.4 反馈机制的完善性 | 第38-39页 |
3.1.5 经营报告的公开性 | 第39-40页 |
3.2 发行策略 | 第40-44页 |
3.2.1 价格定位的平民化 | 第40-41页 |
3.2.2 推销方式的多样化 | 第41-42页 |
3.2.3 促销手段的多元化 | 第42-44页 |
3.2.4 发行渠道的全面化 | 第44页 |
3.3 广告策略 | 第44-48页 |
3.3.1 广告经营的配合性 | 第45-46页 |
3.3.2 广告版面的自用性 | 第46-48页 |
4 《观察》经营策略对当今传媒业的启示 | 第48-53页 |
4.1 树立利义兼顾的经营理念 | 第48-49页 |
4.2 打造内容为王的竞争核心 | 第49-50页 |
4.3 建设品牌化的战略驱动 | 第50-51页 |
4.4 创造差异化的经营特色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