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县委书记权力监督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及难点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县委书记权力监督的内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33页 |
第一节 县委书记权力监督的内涵 | 第22-26页 |
一、权力监督的涵义 | 第22-23页 |
二、县委书记权力监督的定义 | 第23-24页 |
三、县委书记权力监督的构成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县委书记权力监督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33页 |
一、公仆理论 | 第26-28页 |
二、权力制约监督理论 | 第28-30页 |
三、利益分析理论 | 第30-33页 |
第二章 十八大后县委书记权力监督存在问题的表现 | 第33-40页 |
第一节 上级监督常态化深度不够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同级监督效力不显著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下级监督操作性不够强 | 第36-37页 |
第四节 社会监督经常缺位 | 第37-38页 |
第五节 自我监督乏力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十八大后县委书记权力监督问题的产生原因 | 第40-49页 |
第一节 县委书记权力过度集中引发监督困难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影响了上级监督的效力 | 第41-42页 |
第三节 监督机制不配套导致监督缺乏操作 | 第42-44页 |
一、党内监督制度与机制缺乏较强的操作性和刚性 | 第42-43页 |
二、对县委书记的问责机制不健全 | 第43页 |
三、缺乏公开透明的县委决策机制程序和全程监控机制 | 第43页 |
四、自上而下的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发挥监督合力 | 第43-44页 |
第四节 消极文化与环境因素的负效应影响监督效果 | 第44-49页 |
一、消极文化影响县委书记的思想观念 | 第44-46页 |
二、社会环境因素导致逐利意识增强 | 第46页 |
三、监督意识淡薄导致监督流于形式 | 第46-49页 |
第四章 进一步强化县委书记权力监督的对策 | 第49-63页 |
第一节 规范县委书记权力配置 | 第49-52页 |
一、规范县委书记的选人用人权 | 第49-50页 |
二、规范县委书记的决策权 | 第50-52页 |
三、限制县委书记的自由裁量权 | 第52页 |
第二节 强化县委书记权力监督机制 | 第52-61页 |
一、强化上级监督机制 | 第52-58页 |
二、健全同级监督机制 | 第58-59页 |
三、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 第59-61页 |
第三节 提升县委书记的自律意识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