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值船模的佛面滩炸礁方案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佛面滩河段水流数学模型 | 第16-28页 |
2.1 河段概况 | 第16-17页 |
2.2 水文特性 | 第17-18页 |
2.3 工程河段航道概况 | 第18-19页 |
2.3.1 航道现状 | 第18页 |
2.3.2 航道维护尺度 | 第18-19页 |
2.4 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9-23页 |
2.4.1 控制方程 | 第19-20页 |
2.4.2 控制方程离散 | 第20-21页 |
2.4.3 时间积分 | 第21页 |
2.4.4 边界条件 | 第21-22页 |
2.4.5 干湿边界 | 第22页 |
2.4.6 研究河段网格剖分 | 第22-23页 |
2.5 模型验证 | 第23-27页 |
2.5.1 验证所采用的资料 | 第23页 |
2.5.2 水位验证 | 第23-24页 |
2.5.3 流速流向验证 | 第24-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碍航特性及最汹流量 | 第28-39页 |
3.1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 第28页 |
3.2 计算工况的确定 | 第28-29页 |
3.3 评价指标 | 第29页 |
3.4 代表船型 | 第29页 |
3.5 航行阻力和推阻比计算方法 | 第29-31页 |
3.6 测点及断面布置 | 第31页 |
3.7 碍航特性及滩险成因 | 第31-36页 |
3.8 最汹流量 | 第36-38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水流数值模拟的炸礁方案研究 | 第39-59页 |
4.1 整治目标 | 第39页 |
4.2 整治思路 | 第39页 |
4.3 整治参数及整治方案的确定 | 第39-41页 |
4.4 炸深优化方案分析 | 第41-49页 |
4.4.1 典型断面水力参数比较 | 第41-42页 |
4.4.2 测点水力参数比较 | 第42-45页 |
4.4.3 流态比较 | 第45-49页 |
4.5 平台优化方案分析 | 第49-54页 |
4.5.1 典型断面水力参数比较 | 第49-50页 |
4.5.2 测点水力参数比较 | 第50-52页 |
4.5.3 流态比较 | 第52-54页 |
4.6 平台炸深优化分析 | 第54-58页 |
4.6.1 典型断面水力参数比较 | 第54-55页 |
4.6.2 测点水力参数比较 | 第55-57页 |
4.6.3 流态比较 | 第57-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基于船舶操纵模拟的炸礁方案研究 | 第59-71页 |
5.1 船舶操纵模拟器系统 | 第59-63页 |
5.1.1 系统概况 | 第59-60页 |
5.1.2 系统软件组成 | 第60-62页 |
5.1.3 系统硬件组成 | 第62-63页 |
5.2 船舶操纵运动方程 | 第63-65页 |
5.2.1 坐标系 | 第63页 |
5.2.2 基本方程 | 第63-64页 |
5.2.3 水动力的计算 | 第64页 |
5.2.4 螺旋桨推力及力矩 | 第64页 |
5.2.5 舵力及其力矩 | 第64-65页 |
5.3 评价指标 | 第65页 |
5.4 炸礁方案 | 第65页 |
5.5 炸深优化方案分析 | 第65-68页 |
5.5.1 船舶航行参数比较 | 第65-67页 |
5.5.2 船舶航迹线比较 | 第67-68页 |
5.6 平台优化方案分析 | 第68-70页 |
5.6.1 船舶航行参数比较 | 第68-69页 |
5.6.2 船舶航迹线比较 | 第69-7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