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 | 第7-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5页 |
1.1 植物病毒与寄主之间的互作研究 | 第15-26页 |
1.1.1 寄主植物对病毒侵染的防卫反应 | 第15-23页 |
1.1.2 植物病毒蛋白质与寄主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 第23-25页 |
1.1.3 病毒蛋白与寄主蛋白的互作对寄主的影响 | 第25-26页 |
1.2 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病毒特性概述 | 第26-29页 |
1.2.1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第26-27页 |
1.2.2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27-29页 |
1.3 甘蔗花叶病毒研究概况 | 第29-31页 |
1.4 植物细胞色素P450 (CYP450)的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1.4.1 CYP450蛋白的分类 | 第31页 |
1.4.2 CYP450蛋白质的结构 | 第31-32页 |
1.4.3 植物CYP450蛋白的功能 | 第32-33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5-56页 |
2.1 材料 | 第35-36页 |
2.1.1 病毒、载体和菌种 | 第35页 |
2.1.2 植物材料 | 第35页 |
2.1.3 酶和生化试剂 | 第35-36页 |
2.1.4 抗体 | 第36页 |
2.1.5 引物合成和测序 | 第36页 |
2.2 常规使用的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 第36-37页 |
2.2.1 培养基的配制 | 第36-37页 |
2.2.2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37页 |
2.3 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所需试剂的配制 | 第37-50页 |
2.3.1 病毒接种 | 第37-38页 |
2.3.2 玉米总RNA的提取(采用TRIzo1法) | 第38页 |
2.3.3 核酸纯度测定和定量 | 第38-39页 |
2.3.4 PCR反应 | 第39-42页 |
2.3.5 PCR产物的分析和纯化 | 第42页 |
2.3.6 载体的构建 | 第42-43页 |
2.3.7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43页 |
2.3.8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 第43-44页 |
2.3.9 重组质粒的验证 | 第44页 |
2.3.10 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44页 |
2.3.11 体外转录与体外转录物的纯化和接种 | 第44-45页 |
2.3.12 玉米原生质体的分离与转化 | 第45-47页 |
2.3.13 玉米叶片总蛋白的提取 | 第47页 |
2.3.14 SDS-PAGE分析 | 第47-48页 |
2.3.15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48页 |
2.3.16 农杆菌瞬时表达 | 第48-49页 |
2.3.17 ACP-ELISA (Antigen-coated plat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第49-50页 |
2.4 玉米茎叶cDNA文库的构建及文库的筛选 | 第50-56页 |
2.4.1 植物总RNA提取 | 第50页 |
2.4.2 mRNA分离 | 第50-51页 |
2.4.3 RT-PCR 合成第一链cDNA | 第51-52页 |
2.4.4 LD-PCR 扩增ds cDNA: | 第52页 |
2.4.5 BD CHEOMA SPINTM-400柱纯化PCR产物 | 第52页 |
2.4.6 共转化构建酵母表达文库及其质量鉴定 | 第52-53页 |
2.4.7 诱饵质粒对酵母菌株AH109和Y187的自激活检测 | 第53-54页 |
2.4.8 DNA文库筛选与互作分析 | 第54-55页 |
2.4.9 酵母质粒提取 | 第55-56页 |
第三章 从玉米cDNA文库中筛选与SCMV PIPO互作的玉米蛋白质 | 第56-62页 |
3.1 植物材料 | 第56页 |
3.2 玉米材料总RNA的提取和mRNA的分离 | 第56-57页 |
3.3 共转化构建文库及其质量鉴定 | 第57-58页 |
3.4 SCMV PIPO蛋白的基因组序列 | 第58页 |
3.5 诱饵质粒pGBKT7-PIPO构建 | 第58-59页 |
3.6 诱饵质粒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及自激活检测 | 第59页 |
3.7 DNA文库筛选与分析 | 第59-61页 |
3.7.1 阳性克隆的获得 | 第59-60页 |
3.7.2 研究目标蛋白的的确定 | 第60-61页 |
3.8 结论与讨论 | 第61-62页 |
第四章 SCMV PIPO蛋白质与ZmCYP450蛋白质的互作验证 | 第62-74页 |
4.1 玉米ZmCYP450基因cDNA的克隆 | 第62页 |
4.2 玉米ZmCYP450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2-68页 |
4.3 pGADT7-CYP450载体的构建 | 第68页 |
4.4 酵母共转化检测SCMV PIPO蛋白质与ZmCYP450间的互作 | 第68-69页 |
4.5 BiFC检测质粒构建 | 第69-70页 |
4.6 PIPO与ZmCYP450在烟草表皮中互作研究 | 第70-71页 |
4.7 PIPO与ZmCYP450在玉米原生质体中互作研究 | 第71页 |
4.8 SCMV PIPO与ZmCYP450互作功能域的研究 | 第71-72页 |
4.9 结论与讨论 | 第72-74页 |
第五章 SCMV P3N-PIPO和P3与玉米ZmCYP450蛋白质的互作研究 | 第74-78页 |
5.1 pGBKT7-P3N-PIPO和pGBKT7-P3载体的构建 | 第74页 |
5.2 玉米ZmCYP450与SCMV P3、P3N-PIPO在酵母中的互作研究 | 第74-75页 |
5.3 玉米ZmCYP450与SCMV P3N-PIPO在烟草表皮中的互作研究 | 第75-76页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76-78页 |
第六章 CYP450蛋白对SCMV侵染玉米的影响 | 第78-89页 |
6.1 SCMV侵染玉米对ZmCYP450表达的影响 | 第78-83页 |
6.1.1 SCMV接种玉米和样品采集 | 第78-79页 |
6.1.2 SCMV侵染玉米过程中ZmCYP450 mRNA水平的变化 | 第79页 |
6.1.3 原核表达ZmCYP450 | 第79-83页 |
6.2 抑制ZmCYP450的表达对SCMV侵染的影响 | 第83-86页 |
6.2.1 VIGS载体构建 | 第83页 |
6.2.2 体外转录 | 第83-84页 |
6.2.3 病毒接种和检测 | 第84-86页 |
6.3 结论与讨论 | 第86-8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附录 | 第110-123页 |
附录1 本文所用引物 | 第110-112页 |
附录2 甘蔗花叶病毒NIb与玉米蛋白互作初探 | 第112-123页 |
1 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11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12-114页 |
2.1 诱饵质粒pGBKT7-NIb对酵母菌株AH109和Y187的自激活检测 | 第112页 |
2.2 酵母质粒提取 | 第112页 |
2.3 DNA文库筛选与互作分析 | 第112页 |
2.4 NIb与玉米eEF1A之间的互作验证 | 第112-113页 |
2.5 NIb与玉米PIWI之间的互作验证 | 第113-11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14-121页 |
3.1 诱饵质粒pGBKT7-NIb酵母转化及自主激活检测 | 第114页 |
3.2 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与SCMV-NIb互作的玉米蛋白 | 第114-118页 |
3.3 NIb与玉米eEF1A之间的互作验证 | 第118-119页 |
3.4 NIb与玉米PIWI之间的互作验证 | 第119-121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121-123页 |
4.1 主要研究结果 | 第121-122页 |
4.2 讨论 | 第122-123页 |
个人简介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