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研究--基于J省债务审计数据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4-22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4-17页
        1.1.1 选题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7页
    1.2 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第17-20页
        1.2.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2.2 探讨的基本结构第18-20页
    1.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20-22页
第2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第22-40页
    2.1 风险评价相关理论第22-23页
        2.1.1 风险第22页
        2.1.2 风险评价相关理论第22-23页
    2.2 债务及债务管理相关理论第23-30页
        2.2.1 债务以及政府债务第23-25页
        2.2.2 地方政府性债务第25-30页
    2.3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相关理论第30-33页
        2.3.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涵义第30-31页
        2.3.2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特征第31-33页
        2.3.3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的涵义第33页
    2.4 文献综述第33-40页
        2.4.1 国外文献综述第33-36页
        2.4.2 国内文献综述第36-39页
        2.4.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39-40页
第3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形成机理第40-55页
    3.1 基于财政制度视角分析第40-47页
        3.1.1 地方财权严重上收第41-42页
        3.1.2 地方事权明显下沉第42-44页
        3.1.3 事权财权不统一导致地方财政困难第44-45页
        3.1.4 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严重第45-46页
        3.1.5 预算制度及债务统计制度存在瑕疵第46-47页
    3.2 基于经济发展视角分析第47-50页
        3.2.1 合法融资渠道尚未建立第47-48页
        3.2.2 扩张型经济政策的影响第48-49页
        3.2.3 围绕GDP进行干部考核第49-50页
        3.2.4 城镇化发展加快的影响第50页
    3.3 基于债务管理模式视角分析第50-55页
        3.3.1 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第51-53页
        3.3.2 法制建设滞后第53-55页
第4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55-76页
    4.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影响因子分析第55-62页
        4.1.1 财政运行风险第56-58页
        4.1.2 经济运行风险第58-60页
        4.1.3 债务运行风险第60-62页
    4.2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影响因子问卷调查研究第62-69页
        4.2.1 设计调查问卷第62-68页
        4.2.2 问卷调查的主要分析结论第68-69页
    4.3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第69-70页
    4.4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70-76页
        4.4.1 财政运行风险指标第70-71页
        4.4.2 经济运行风险指标第71-72页
        4.4.3 债务运行风险指标第72-76页
第5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模型构建第76-91页
    5.1 KMV评价方法第76-78页
        5.1.1 模型简介第76页
        5.1.2 模型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中的运用第76-77页
        5.1.3 KMV模型存在的问题第77-78页
    5.2 模糊评价模型第78-81页
        5.2.1 模型简介第78页
        5.2.2 模型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中的运用第78-81页
        5.2.3 模型的缺陷第81页
    5.3 指数预警法第81-83页
        5.3.1 模型简介第81-82页
        5.3.2 模型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中的运用第82页
        5.3.3 模型的缺陷第82-83页
    5.4 BP神经网络法第83-84页
        5.4.1 模型简介第83页
        5.4.2 模型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中的运用第83-84页
        5.4.3 模型的缺陷第84页
    5.5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第84-85页
    5.6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模糊评价模型构建第85-91页
        5.6.1 结构方程模型相关概念第85-86页
        5.6.2 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构第86-88页
        5.6.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模糊评价法基本程序第88-91页
第6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及适度规模实证研究第91-118页
    6.1 模型特征变量数据的量化第91-92页
    6.2 模型构建第92-93页
    6.3 潜变量结构改进模型的整体评价及修正第93-96页
    6.4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第96-98页
    6.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的模糊评价实证研究第98-99页
    6.6 评价结果分析第99-109页
        6.6.1 危险等级城市第99-102页
        6.6.2 一般等级城市第102-106页
        6.6.3 安全等级城市第106-109页
    6.7 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研究第109-118页
        6.7.1 地方政府适度债务规模的国际标准第109-112页
        6.7.2 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实证研究第112-118页
第7章 外国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模式借鉴及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建议第118-139页
    7.1 外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模式借鉴第118-123页
        7.1.1 举债权限及方式第118-120页
        7.1.2 债务风险控制机制第120-122页
        7.1.3 债券市场建设第122页
        7.1.4 风险化解机制第122-123页
    7.2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第123-139页
        7.2.1 财政运行视角第123-127页
        7.2.2 经济发展视角第127-133页
        7.2.3 债务管理视角第133-139页
第8章 结论第139-142页
    8.1 研究结论第139-140页
    8.2 研究展望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9页
附录 J省各地市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相关数据第149-167页
    A市数据表第149-151页
    B市数据表第151-153页
    C市数据表第153-155页
    D市数据表第155-157页
    E市数据表第157-159页
    F市数据表第159-161页
    G市数据表第161-163页
    H市数据表第163-165页
    I市数据表第165-167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67-168页
致谢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富源大河遗址石制品研究
下一篇:产品市场竞争水平对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