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酶论文

外切菊粉酶的热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术语及符号说明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1.1 菊粉第11-14页
        1.1.1 菊粉的化学结构第11-13页
        1.1.2 菊粉的理化性质第13-14页
    1.2 菊粉酶研究概况第14-20页
        1.2.1 菊粉酶的定义第14页
        1.2.2 菊粉酶的分类第14-15页
        1.2.3 菊粉酶的来源与性质第15-16页
        1.2.4 菊粉酶的结构及催化机制第16-18页
        1.2.5 菊粉酶基因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第18-19页
        1.2.6 菊粉酶的酶活测定方式第19-20页
    1.3 菊粉酶的应用第20-23页
        1.3.1 菊粉酶在高果糖浆生产中的应用第20-21页
        1.3.2 菊粉酶在低聚果糖生产中的应用第21-22页
        1.3.3 菊粉酶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第22-23页
    1.4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3页
    1.5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菊粉酶基因的理性设计及表达、纯化第24-43页
    2.1 实验材料第24-26页
        2.1.1 菌株和质粒第24页
        2.1.2 主要仪器第24页
        2.1.3 主要试剂和材料第24-25页
        2.1.4 常用溶液第25-26页
        2.1.5 常用培养基第26页
        2.1.6 DNA测序与引物合成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3页
        2.2.1 序列分析第26-27页
        2.2.2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7-28页
        2.2.3 重组质粒的转化和鉴定第28页
        2.2.4 重组子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的诱导表达第28-29页
        2.2.5 重组子的纯化和鉴定第29-32页
        2.2.6 重组突变体的构建及突变酶的转化、表达及纯化第32-33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3-41页
        2.3.1 重组外切菊粉酶的序列与结构分析第33-37页
        2.3.2 重组外切菊粉酶InuAGN25DVS的基因表达第37-39页
        2.3.3 重组外切菊粉酶的纯化和鉴定第39-41页
    2.4 讨论第41-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外切菊粉酶酶学性质研究第43-58页
    3.1 实验材料第43页
        3.1.1 主要试剂、材料第43页
    3.2 实验方法第43-45页
        3.2.1 酶液的透析第43页
        3.2.2 重组外切菊粉酶的酶活测定方法第43-44页
        3.2.3 重组外切菊粉酶的酶学特性分析第44-45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5-54页
        3.3.1 纯化的外切菊粉酶MutE137Δ5的酶学特性分析第45-48页
        3.3.2 纯化的外切菊粉酶Mut8S的酶学特性分析第48-51页
        3.3.3 纯化的菊粉酶MutQ23Δ3的酶学特性分析第51-54页
    3.4 讨论第54-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4.1 主要结论第58-59页
    4.2 创新第59页
    4.3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附录第66-76页
    附录A 本文所涉及到的氨基酸序列第66-69页
        A1 InuAGN25DVS的氨基酸序列第66页
        A2 HRV3Cprotease酶切InuAGN25DVS的氨基酸序列第66-67页
        A3 MutE137Δ5的氨基酸序列第67页
        A4 Mut8S的氨基酸序列第67-68页
        A5 MutQ23Δ3的氨基酸序列第68-69页
    附录B 本文所涉及到的核酸序列图第69-73页
    附录C 实验中所使用的缓冲液的配置第73-75页
        C1不同pH值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的配制第73-74页
        C2不同pH值的甘氨酸-NaOH缓冲液的配制第74-75页
    附录D 氨基酸中英文对照及缩写表第75-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涡旋相位调制的轨道角动量光束传播特性
下一篇:50 Hz低频电磁场对酿酒酵母的生物学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