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理论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8页 |
三、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泉州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运营与归集政策实施概况 | 第19-26页 |
第一节 泉州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运营情况 | 第19-22页 |
一、中心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 | 第19-21页 |
二、中心运营情况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归集政策概况和归集业务现状 | 第22-26页 |
一、归集政策概况 | 第22-23页 |
二、归集业务现状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泉州市住房公积金归集政策评价 | 第26-43页 |
第一节 公积金归集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6-29页 |
一、评价准备及流程 | 第26页 |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6-27页 |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公积金归集政策评价 | 第29-43页 |
一、效率性评价 | 第29-31页 |
二、效益性评价 | 第31-32页 |
三、回应性评价 | 第32-38页 |
四、公平性评价 | 第38-41页 |
五、发展性评价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泉州市公积金归集政策偏差原因分析 | 第43-52页 |
第一节 政策因素造成的偏差 | 第43-46页 |
一、公积金制度定位 | 第43页 |
二、公民财产权益归属不清 | 第43-44页 |
三、增值收益余额归属模糊 | 第44-45页 |
四、配套贷款支取政策不完善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政策执行因素造成的偏差 | 第46-50页 |
一、公积金归集手段软弱 | 第46-47页 |
二、归集考核标准不够科学全面 | 第47-49页 |
三、工作人员政策执行懈怠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影响归集效果的外部因素 | 第50-52页 |
一、金融业不规范 | 第50-51页 |
二、执法环境不佳 | 第51页 |
三、税收优惠吸引力不强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完善公积金归集政策的建议 | 第52-57页 |
第一节 公积金政策优化 | 第52-54页 |
一、完善职工提取政策 | 第52-53页 |
二、调整贷款准入细则 | 第53-54页 |
三、建立续缴公共户 | 第54页 |
第二节 政策执行强化 | 第54-57页 |
一、加强执法权运用 | 第54-55页 |
二、改进催建催建催缴方式 | 第55页 |
三、细化工资基数认定条件 | 第55页 |
四、细分个人公积金账户功能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A 泉州市公积金归集政策评价调查问卷 | 第63-6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