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29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20-24页 |
1.1.1 LDPC码的简要发展过程 | 第20页 |
1.1.2 LDPC码的主要研究方向 | 第20-22页 |
1.1.3 LDPC码的环结构等约束参数 | 第22页 |
1.1.4 LDPC码的主要构造方法 | 第22-24页 |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贡献 | 第24-26页 |
1.3 本文章节结构安排 | 第26-29页 |
第二章 LDPC码基础理论 | 第29-50页 |
2.1 预备知识 | 第29-30页 |
2.1.1 向量空间 | 第29页 |
2.1.2 图论 | 第29-30页 |
2.2 LDPC码的矩阵与图描述 | 第30-33页 |
2.2.1 矩阵描述 | 第30-31页 |
2.2.2 Tanner图描述 | 第31-33页 |
2.3 环结构等码设计参数 | 第33-36页 |
2.3.1 度分布 | 第33-34页 |
2.3.2 围长、短环数量、变量节点局部围长分布 | 第34页 |
2.3.3 EMD、ACE、ACE谱 | 第34-35页 |
2.3.4 陷阱集 | 第35-36页 |
2.4 渐进边增长(PEG)等构造方法 | 第36-44页 |
2.4.1 渐进边增长算法 | 第36-39页 |
2.4.2 渐进边增长类设计方法 | 第39-41页 |
2.4.3 准循环渐进边增长算法 | 第41-42页 |
2.4.4 运用模整数加法群的构造方法 | 第42-43页 |
2.4.5 掩模技术 | 第43-44页 |
2.5 仿真模型 | 第44-50页 |
2.5.1 BPSK调制与解调 | 第45-46页 |
2.5.2 和积算法 | 第46页 |
2.5.3 误码率计算 | 第46-48页 |
2.5.4 采用全零码字仿真的合理性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多边度量约束渐进边增长算法 | 第50-62页 |
3.1 渐进边增长算法的建边局限性 | 第50-51页 |
3.2 多边局部围长 | 第51-53页 |
3.3 多边度量约束渐进边增长算法 | 第53-57页 |
3.4 多边局部围长的性质 | 第57-60页 |
3.5 多边局部围长的计算 | 第60-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多边度量约束渐进边增长算法的改善和推广 | 第62-79页 |
4.1 多边度量约束渐进边增长算法的改进措施 | 第62-64页 |
4.2 多边度量约束渐进边增长算法的推广 | 第64-69页 |
4.2.1 多边局部围长在不同度量约束下的定义 | 第64-67页 |
4.2.2 多边度量约束渐进边增长算法在不同度量约束下的推广 | 第67-68页 |
4.2.3 最优选择策略 | 第68-69页 |
4.3 数值计算与仿真结果 | 第69-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第五章 多边度量约束准循环渐进边增长算法 | 第79-94页 |
5.1 循环边集最小虚环 | 第79-81页 |
5.2 多边度量约束准循环渐进边增长算法 | 第81-85页 |
5.3 渐进边增长掩模技术 | 第85-87页 |
5.4 数值计算与仿真结果 | 第87-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最大公约数近似方法 | 第94-112页 |
6.1 最大公约数近似方法的近似机理 | 第94-99页 |
6.2 多边度量约束准循环渐进边增长算法的改进措施 | 第99-101页 |
6.3 数值计算与仿真结果 | 第101-11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12-117页 |
7.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112-116页 |
7.2 本文研究展望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6页 |
附录A(576,288)QC-LDPC码的奇偶校验矩阵 | 第126-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