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3页 |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2 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1.5 特色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 1.6 主要工作量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7页 |
|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第16-18页 |
| 2.1.1 区域背景特征 | 第16-18页 |
| 2.1.2 区域边界断裂特征 | 第18页 |
| 2.2 区域地层 | 第18-23页 |
| 2.3 区域岩浆活动 | 第23-25页 |
| 2.4 区域构造演化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伯阳-元龙地区变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27-41页 |
| 3.1 样品的岩石学特征 | 第27-28页 |
| 3.2 样品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 3.3 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37页 |
| 3.3.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2-34页 |
| 3.3.2 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 | 第34-37页 |
| 3.4 原岩恢复 | 第37-39页 |
| 3.5 地化特征及地质意义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伯阳-元龙地区变砂岩的锆石U-PbLA-ICP-MS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 第41-55页 |
| 4.1 样品分析方法 | 第41页 |
| 4.2 锆石特征 | 第41-44页 |
| 4.3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 第44-52页 |
| 4.4 变砂岩形成时代 | 第52-53页 |
| 4.5 变砂岩物源特征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主要进展及结论 | 第55-59页 |
| 5.1 变砂岩时代特征及物源特征 | 第55-56页 |
| 5.2 地化特征及地质意义 | 第56-58页 |
| 5.3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