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3-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研究现状简析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 研究路径与创新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路径 | 第20-21页 |
1.4.2 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22-28页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2-23页 |
2.1.1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 第22-23页 |
2.1.2 养老机构 | 第23页 |
2.1.3 民营养老机构 | 第23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2.1 积极老龄化理论 | 第23-24页 |
2.2.2 老年人养老需求理论 | 第24-26页 |
2.2.3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北京市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8-41页 |
3.1 北京市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 第28-34页 |
3.1.1 机构数量现状 | 第28页 |
3.1.2 机构区域分布现状 | 第28-29页 |
3.1.3 床位与入住率现状 | 第29-30页 |
3.1.4 环境设施现状 | 第30-31页 |
3.1.5 服务层次现状 | 第31-33页 |
3.1.6 护理人员数量与质量现状 | 第33页 |
3.1.7 北京市养老机构政策实施现状 | 第33-34页 |
3.2 北京市民营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3.2.1 供需与分布结构性失衡 | 第34-36页 |
3.2.2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 第36页 |
3.2.3 养老机构多层次服务无法到位 | 第36页 |
3.2.4 政策落实不到位 | 第36-37页 |
3.3 北京市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困境成因分析 | 第37-40页 |
3.3.1 民营养老机构自身发展不足 | 第37-38页 |
3.3.2 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 | 第38-39页 |
3.3.3 社会环境与养老服务理念缺乏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国外养老机构发展经验与启示 | 第41-50页 |
4.1 国外养老机构发展经验 | 第41-48页 |
4.1.1 澳大利亚 | 第41-43页 |
4.1.2 美国 | 第43-44页 |
4.1.3 日本 | 第44-48页 |
4.2 国外养老机构发展经验对北京的启示 | 第48-49页 |
4.2.1 创新养老服务理念与价值观 | 第48页 |
4.2.2 组建高效的评估机制 | 第48页 |
4.2.3 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与引导 | 第48-49页 |
4.2.4 引入社会各界力量 | 第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促进北京市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 | 第50-57页 |
5.1 民营养老机构提高自身竞争力 | 第50-54页 |
5.1.1 吸引优秀护理人员 | 第50-51页 |
5.1.2 养老机构服务内容多样化 | 第51-52页 |
5.1.3 提升管理与服务的专业水平 | 第52页 |
5.1.4 加强自身的营销与宣传 | 第52-53页 |
5.1.5 完善基础设施与相关配套建设 | 第53-54页 |
5.2 政府加强统筹与规划 | 第54-55页 |
5.2.1 加大政策优惠 | 第54页 |
5.2.2 增加资金支持 | 第54-55页 |
5.2.3 建立专业评估机制 | 第55页 |
5.3 改善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外部环境 | 第55-56页 |
5.3.1 鼓励民间力量助力民营养老机构 | 第55-56页 |
5.3.2 继续活跃养老行业动态 | 第56页 |
5.3.3 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 | 第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