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H社群经济组织积分制绩效管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0页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社群经济研究第14-15页
        1.2.2 绩效管理研究第15页
        1.2.3 积分制绩效管理研究第15-16页
        1.2.4 研究现状评述第16-17页
    1.3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结构第17-18页
    1.4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第18页
    1.5 研究的创新性第18-20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0-27页
    2.1 研究相关概念第20-23页
        2.1.1 社群经济组织第20-21页
        2.1.2 绩效第21-22页
        2.1.3 绩效管理第22-23页
        2.1.4 积分制绩效管理第23页
    2.2 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第23-25页
        2.2.1 360度测评第23页
        2.2.2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第23-24页
        2.2.3 标杆管理法第24-25页
        2.2.4 平衡计分卡(BSC)第25页
    2.3 社群经济组织绩效管理的理论分析第25-27页
第3章 H社群经济组织积分制绩效管理实施现状第27-41页
    3.1 H社群经济组织积分制绩效管理的实施背景第27-30页
        3.1.1 H社群经济组织的概况第27页
        3.1.2 H社群经济组织的形态第27-28页
        3.1.3 H社群经济组织的特点第28-29页
        3.1.4 H社群经济组织面临的挑战第29-30页
    3.2 H社群经济组织积分制绩效管理的具体做法第30-41页
        3.2.1 明确实施的思路与原则第30-31页
        3.2.2 建立实施机制第31-32页
        3.2.3 制定绩效计划第32-35页
        3.2.4 开展绩效考核第35-38页
        3.2.5 探索积分应用第38-39页
        3.2.6 搭建积分绩效管理系统第39-41页
第4章 H社群经济组织积分制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第41-44页
    4.1 绩效计划的科学性、有效性有待提高第41页
        4.1.1 基本分标准设置不够科学第41页
        4.1.2 多中心、分布式的目标提出机制不够完善第41页
    4.2 绩效辅导的自主性不够第41-42页
    4.3 绩效考核的程序需要优化第42页
        4.3.1 绩效考核对象的自主性不足第42页
        4.3.2 考核的流程不够简化第42页
        4.3.3 实时化的考核周期未实现第42页
    4.4 绩效反馈环节的全面性、有效性不足第42页
        4.4.1 积分分配需要增加负面扣分系数第42页
        4.4.2 成员自我反馈的自觉性不足第42页
    4.5 结果运用的激励效果需要加强第42-43页
        4.5.1 结果运用的个性化选择种类不足第42-43页
        4.5.2 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运用手段不足第43页
    4.6 绩效管理系统的智慧化程度不够第43-44页
第5章 H社群经济组织积分制绩效管理的完善对策第44-49页
    5.1 完善绩效计划第44-45页
        5.1.1 重新设计基本分标准第44-45页
        5.1.2 建立“组团+社团”的内部目标协商机制第45页
        5.1.3 形成基于个人兴趣的目标自主管理第45页
    5.2 提高绩效辅导自主性第45页
    5.3 简化绩效考核环节第45-46页
        5.3.1 实现社群节点的自主考核第45页
        5.3.2 形成高效、实时的绩效考核程序第45-46页
    5.4 完善绩效反馈第46页
        5.4.1 增加成员自我反馈程序第46页
        5.4.2 增加负面影响扣分内容第46页
    5.5 强化积分结果运用第46-48页
        5.5.1 做好积分“历史记录”与“待遇兑换”属性区分第46-47页
        5.5.2 增加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运用手段第47页
        5.5.3 增加社群层面的应用手段第47页
        5.5.4 增加“组团+社团”及子社群的运用手段第47页
        5.5.5 探索社会层面的运用手段第47-48页
    5.6 持续改造绩效管理系统第48-49页
        5.6.1 加大投入持续开发第48页
        5.6.2 实现移动化互动化第48页
        5.6.3 实现智慧化第48-4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57页
附件:项目社会影响力得分计算标准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企业引入外部投资者对创始人控制权安排的影响--基于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
下一篇:TXJ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防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