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碳酸钙概述 | 第12-14页 |
1.1.1 碳酸钙性质 | 第12-13页 |
1.1.2 碳酸钙粉体分类 | 第13-14页 |
1.2 纳米碳酸钙制备 | 第14-17页 |
1.2.1 间歇鼓泡碳化法 | 第14-15页 |
1.2.2 多级喷雾碳化法 | 第15-16页 |
1.2.3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 | 第16-17页 |
1.3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 | 第17-20页 |
1.3.1 表面改性 | 第17-19页 |
1.3.2 活化改性工艺 | 第19-20页 |
1.4 纳米碳酸钙应用 | 第20-22页 |
1.4.1 橡胶工业 | 第20页 |
1.4.2 塑料工业 | 第20页 |
1.4.3 造纸工业 | 第20-21页 |
1.4.4 涂料工业 | 第21页 |
1.4.5 油墨工业 | 第21页 |
1.4.6 日化与医药工业 | 第21-22页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试验系统及测试方法 | 第24-32页 |
2.1 试验设备 | 第24页 |
2.2 化学试剂 | 第24-25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2.4 产品测试方法 | 第28-32页 |
2.4.1 吸油值测定 | 第28-29页 |
2.4.2 粘度测定 | 第29页 |
2.4.3 活化指数 | 第29-30页 |
2.4.4 比表面积测定 | 第30-31页 |
2.4.5 红外光谱检测 | 第31-32页 |
第3章 分散剂对活化改性的影响研究 | 第32-49页 |
3.1 分散剂用量试验 | 第32-40页 |
3.1.1 无机分散剂用量试验 | 第32-37页 |
3.1.2 有机分散剂用量试验 | 第37-40页 |
3.2 硬脂酸钠用量试验 | 第40-43页 |
3.2.1 无添加剂时硬脂酸钠用量试验 | 第40-41页 |
3.2.2 含无机分散剂时硬脂酸钠用量试验 | 第41-42页 |
3.2.3 含有机分散剂时硬脂酸钠用量试验 | 第42-43页 |
3.3 分散剂对JN-114活化纳米碳酸钙的影响 | 第43-46页 |
3.3.1 无添加剂时JN-114用量试验 | 第43-44页 |
3.3.2 无机分散剂对JN-114活化纳米碳酸钙的影响试验 | 第44-45页 |
3.3.3 有机分散剂对JN-114活化纳米碳酸钙的影响试验 | 第45-46页 |
3.4 分散剂对其他活化指标的影响 | 第46-48页 |
3.4.1 分散剂对硬脂酸钠改性产品吸油值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2 分散剂对硬脂酸钠活化产品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活化促进剂对活化改性的影响研究 | 第49-64页 |
4.1 活化促进剂对料浆性质和活化改性的影响 | 第49-56页 |
4.1.1 无机活化促进剂对料浆性质和产品活化指数的影响 | 第49-52页 |
4.1.2 有机活化促进对料浆性质和产品活化指数的影响 | 第52-56页 |
4.2 活化促进剂存在条件下硬脂酸钠用量试验 | 第56-58页 |
4.2.1 含无机活化促进剂时硬脂酸钠用量试验 | 第56-57页 |
4.2.2 含有机活化促进剂时硬脂酸钠用量试验 | 第57-58页 |
4.3 活化促进剂存在条件下钛酸酯偶联剂用量试验 | 第58-60页 |
4.3.1 含无机活化促进剂时JN-114用量试验 | 第58-59页 |
4.3.2 含有机活化促进剂时JN-114用量试验 | 第59-60页 |
4.4 活化促进剂对其他活化指标的影响 | 第60-63页 |
4.4.1 活化促进剂对硬脂酸钠改性产品吸油值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2 活化促进剂对JN-114改性产品吸油值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3 活化促进剂对硬脂酸钠改性产品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62页 |
4.4.4 活化促进剂对JN-114改性产品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添加剂对活化效果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64-70页 |
5.1 无机分散剂对活化效果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64-65页 |
5.2 有机分散剂对活化效果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65-67页 |
5.3 无机活化促进剂对活化效果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67-68页 |
5.4 有机活化促进剂对活化效果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所获奖励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