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5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8-21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21-30页 |
2.1 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 第21-22页 |
2.1.1 文件检索范围分析 | 第21页 |
2.1.2 相关文献检索情况 | 第21-22页 |
2.2 网络上级联故障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2.3 电力网络系统级联故障研究综述 | 第25-26页 |
2.4 电力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综述 | 第26页 |
2.5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26-28页 |
2.5.1 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 | 第26-27页 |
2.5.2 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 | 第27-28页 |
2.6 已有研究成果对本文的启示 | 第28-2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30-38页 |
3.1 级联故障的定义 | 第30页 |
3.2 复杂网络理论概述 | 第30-36页 |
3.2.1 复杂网络的特征参数 | 第31-34页 |
3.2.2 复杂网络的典型拓扑模型 | 第34-36页 |
3.3 电力网络系统可靠性定义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考虑级联故障的电力网络系统模型构建 | 第38-47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电力网络系统拓扑模型简化原则 | 第38-39页 |
4.3 电力网络系统级联故障模型描述 | 第39-45页 |
4.3.1 供电站节点初始权重的定义 | 第39-40页 |
4.3.2 供电站节点初始负荷的定义 | 第40-43页 |
4.3.3 供电站节点能力的定义 | 第43-44页 |
4.3.4 供电站节点级联故障模型的动力学演化机制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随机袭击下电力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 | 第47-62页 |
5.1 引言 | 第47页 |
5.2 随机袭击下关键供电站节点辨识新方法 | 第47-49页 |
5.2.1 关键供电站节点 | 第47-48页 |
5.2.2 传统关键供电站节点辨识 | 第48页 |
5.2.3 随机袭击下辨识新方法描述 | 第48-49页 |
5.3 辨识新方法有效性理论验证 | 第49-54页 |
5.4 新方法在我国南方五省电力网络系统的应用分析 | 第54-61页 |
5.4.1 我国南方五省电网基本情况 | 第54-55页 |
5.4.2 我国南方五省电网拓扑性分析 | 第55-56页 |
5.4.3 我国南方五省电网关键供电站节点辨识 | 第56-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蓄意袭击下电力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 | 第62-77页 |
6.1 引言 | 第62页 |
6.2 蓄意袭击下电力网络系统悖论现象的发现 | 第62-67页 |
6.2.1 度量指标的确定 | 第62-63页 |
6.2.2 我国南方五省电力网络系统 | 第63-64页 |
6.2.3 北美电力网络系统 | 第64-66页 |
6.2.4 无标度网络 | 第66-67页 |
6.3 蓄意袭击下电力网络系统悖论现象的探索 | 第67-76页 |
6.3.1 方格网理论性探索 | 第67-70页 |
6.3.2 网络局部拓扑探索 | 第70页 |
6.3.3 重新定义节点初始负荷探索 | 第70-76页 |
6.3.4 悖论现象探索结论 | 第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7.1 结论 | 第77-78页 |
7.2 论文的核心创新点 | 第78-79页 |
7.3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