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气象灾害论文

地级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研究--以绍兴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3 研究现状综评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思路第14-15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1.4.2 个案分析法第14页
        1.4.3 系统分析法第14-15页
        1.4.4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15页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第15-16页
        1.5.1 研究的重点第15页
        1.5.2 研究的难点第15页
        1.5.3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理论分析: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概述第16-19页
    2.1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体系第16页
        2.1.1 公共服务第16页
        2.1.2 公共服务体系第16页
    2.2 公共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第16-19页
        2.2.1 公共气象服务第16-17页
        2.2.2 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第17-19页
第3章 现实考量: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现状及分析第19-36页
    3.1 研究地区概况第19-21页
        3.1.1 绍兴概况第19页
        3.1.2 绍兴市气象局概况第19-20页
        3.1.3 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现状第20-21页
    3.2 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效果调查第21-26页
        3.2.1 公共气象服务评价的现状与需求第22-23页
        3.2.2 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的现状与需求第23-26页
    3.3 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SWOT分析第26-33页
        3.3.1 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内部环境分析第26-29页
        3.3.2 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外部环境分析第29-31页
        3.3.3 构造SWOT矩阵第31-33页
        3.3.4 SWOT分析法的局限性讨论第33页
    3.4 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问题分析第33-36页
第4章 完善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第36-46页
    4.1 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基本框架第36页
    4.2 主体方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同第36-39页
        4.2.1 建立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响应机制第36-37页
        4.2.2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标准化管理第37-38页
        4.2.3 健全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化队伍第38页
        4.2.4 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第38-39页
    4.3 体制方面:理顺公共气象服务及管理体制第39-42页
        4.3.1 健全公共气象服务领导机制第39页
        4.3.2 构建新型市、县两级公共气象服务运行体制第39-42页
        4.3.3 逐步完善乡镇(街道)公共气象服务组织体系第42页
    4.4 机制方面:建立政府主导辅以向社会购买的运行机制第42-43页
        4.4.1 积极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气象服务第42页
        4.4.2 培育商业气象服务市场第42-43页
    4.5 硬件方面:健全相应的技术平台支持系统第43-46页
        4.5.1 加快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机制和系统建设第43-44页
        4.5.2 加强全社会气象观测站网管理第44页
        4.5.3 强化社会重点行业“直通式”气象服务第44-45页
        4.5.4 实现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全覆盖第45-4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6-48页
    5.1 结论第46-47页
    5.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浮力摆式波浪能转化装置的数值模拟
下一篇:西安市土壤放射性水平及222Rn,220Rn浓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