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研究现状简述 | 第10-16页 |
1.2.1 热电联合系统消纳风电方法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利用附加热源消纳风电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附加热源优化配置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含附加热源的热电联合系统风电消纳评估 | 第18-36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供暖季弃风原因分析 | 第18-20页 |
2.2.1 供热机组的电热耦合特性 | 第18-19页 |
2.2.2 系统最小弃风电量分析 | 第19-20页 |
2.3 附加热源消纳风电机理 | 第20-24页 |
2.3.1 附加热源对供热机组调峰空间的影响 | 第20-23页 |
2.3.2 附加热源对系统风电消纳空间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 含附加热源的热电联合系统风电消纳评估策略 | 第24-28页 |
2.4.1 基于概率密度的状态量计算 | 第25-26页 |
2.4.2 基于统计数据的状态量计算 | 第26页 |
2.4.3 含附加热源的热电联合系统风电消纳评估流程 | 第26-28页 |
2.5 算例分析 | 第28-35页 |
2.5.1 算例系统及参数 | 第28-29页 |
2.5.2 附加热源对日风电消纳的影响分析 | 第29-33页 |
2.5.3 附加热源在不同供暖期的风电消纳能力分析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满足弃风限制的附加热源最小容量配置策略 | 第36-48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基于谱聚类的供暖日典型场景获取 | 第36-38页 |
3.2.1 基于谱聚类的供暖日聚类策略 | 第36-37页 |
3.2.2 供暖日相似性度量 | 第37-38页 |
3.3 弃风限制下的附加热源最小容量配置策略 | 第38-42页 |
3.3.1 目标函数 | 第38页 |
3.3.2 约束条件 | 第38-39页 |
3.3.3 基于启发式搜索算法的附加热源容量优化 | 第39-42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42-47页 |
3.4.1 算例系统及参数 | 第42-43页 |
3.4.2 聚类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3.4.3 附加热源优化配置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3.4.4 算法效率对比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基于年度综合利润最大化的附加热源配置策略 | 第48-57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附加热源消纳风电效益分析 | 第48-51页 |
4.2.1 附加热源年度综合运行收益 | 第48-50页 |
4.2.2 附加热源年度综合运行成本 | 第50-51页 |
4.3 基于年度综合利润最大化的附加热源配置策略 | 第51-53页 |
4.3.1 目标函数 | 第51-52页 |
4.3.2 约束条件 | 第52页 |
4.3.3 基于自适应SA-GA的附加热源优化配置 | 第52-53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53-56页 |
4.4.1 算例系统及参数 | 第53-54页 |
4.4.2 附加热源优化配置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4.4.3 算法效率分析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附加热源参与主体投资补偿机制研究 | 第57-69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附加热源投资补偿基本策略 | 第57-58页 |
5.3 附加热源参与主体收益变化分析 | 第58-63页 |
5.3.1 热电厂收益变化分析 | 第58-62页 |
5.3.2 风电场收益变化分析 | 第62页 |
5.3.3 附加热源投资补偿可行域分析 | 第62-63页 |
5.4 基于多主体回收期差异最小化的附加热源投资策略 | 第63-64页 |
5.5 算例分析 | 第64-68页 |
5.5.1 算例系统及参数 | 第64-65页 |
5.5.2 附加热源投资补偿可行域分析 | 第65-66页 |
5.5.3 附加热源投资决策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