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电力系统短路论文

兼具电能质量改善功能的短路电流限制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及其影响第9-10页
        1.1.2 短路电流限制的传统措施第10-11页
        1.1.3 新型短路电流限制器的应用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短路电流限制装置的分类及概述第11-15页
        1.2.2 电力电子开关型限流器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多功能限流器在主动配电网/微电网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第17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7-19页
2 FCL-PQI的工作原理分析第19-35页
    2.1 主电路结构第19-24页
        2.1.1 三相变流器第20-21页
        2.1.2 耦合变压器第21页
        2.1.3 储能单元第21-24页
        2.1.4 双向DC/DC斩波器第24页
    2.2 短路电流限制原理第24-29页
        2.2.1 原理分析第24-26页
        2.2.2 限流器容量以及系统短路容量与限流率m的关系第26-27页
        2.2.3 最佳限流率m的设定第27-28页
        2.2.4 限流方式分析第28-29页
    2.3 电能质量改善第29-30页
        2.3.1 电能质量问题第29-30页
        2.3.2 动态电压恢复原理第30页
    2.4 潮流控制的实现第30-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5页
3 FCL-PQI的建模与控制第35-51页
    3.1 数学模型第35-39页
        3.1.1 变流器的数学模型第35-36页
        3.1.2 双向斩波器的数学模型第36-39页
    3.2 串联注入电压的跟踪控制第39-41页
        3.2.1 控制策略第39-40页
        3.2.2 脉宽调制方法第40-41页
    3.3 变流器直流侧电压稳定控制第41-43页
        3.3.1 控制原理分析第41-42页
        3.3.2 控制策略第42-43页
    3.4 仿真验证第43-49页
        3.4.1 变流器控制仿真第43-46页
        3.4.2 斩波器控制仿真第46-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4 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与协调控制策略第51-73页
    4.1 系统状态判定第51-53页
        4.1.1 状态判据第51-53页
        4.1.2 检测方法第53页
        4.1.3 状态更新流程第53页
    4.2 装置工作模式切换及能量管理第53-57页
        4.2.1 工作模式切换第53-54页
        4.2.2 储能单元的能量优化设计第54-55页
        4.2.3 储能单元充放电管理及其控制方法第55-57页
    4.3 协调控制策略第57-59页
    4.4 仿真与实验结果第59-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5 FCL-PQI的实用化技术研究第73-79页
    5.1 FCL-PQI在电力系统中的安装位置第73-74页
    5.2 降损策略第74-77页
        5.2.1 开关器件损耗分析第75-76页
        5.2.2 降低损耗的措施第76-77页
    5.3 本章小结第77-7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第79-80页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80-81页
致谢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附录第89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9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乙肝表面抗原作为新的标记物补充病毒载量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