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暴力的民事法律规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0页 |
1.1 概述 | 第7-8页 |
1.2 我国理论界关于家庭暴力的研究成果 | 第8-10页 |
第2章 家庭暴力基本原理 | 第10-20页 |
2.1 家庭暴力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2.2 家庭暴力主体的界定 | 第11-13页 |
2.3 家庭暴力的类型 | 第13-15页 |
2.3.1 身体暴力 | 第13-14页 |
2.3.2 精神暴力 | 第14页 |
2.3.3 性暴力 | 第14-15页 |
2.3.4 经济控制 | 第15页 |
2.4 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 | 第15-18页 |
2.4.1 历史原因 | 第16页 |
2.4.2 社会原因 | 第16-17页 |
2.4.3 经济原因 | 第17-18页 |
2.5 家庭暴力的特征及危害 | 第18-20页 |
2.5.1 家庭暴力的特征 | 第18页 |
2.5.2 家庭暴力的危害 | 第18-20页 |
第3章 家庭暴力民事规制的价值基础 | 第20-23页 |
3.1 保护人权 | 第20页 |
3.2 保障弱势群体权益 | 第20-21页 |
3.3 和睦家庭关系 | 第21-23页 |
第4章 我国反家暴民事规制的不足 | 第23-28页 |
4.1 我国反家暴立法评析 | 第23-25页 |
4.1.1 分散立法规制力度较弱 | 第23页 |
4.1.2 举证责任的分配存有不足 | 第23-24页 |
4.1.3 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单一、冲突 | 第24-25页 |
4.2 我国反家暴司法评析 | 第25-28页 |
4.2.1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保护不力 | 第25-26页 |
4.2.2 司法救济可操作性不强 | 第26-28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反家暴立法及司法的建议 | 第28-34页 |
5.1 立法方面的建议 | 第28-31页 |
5.1.1 建立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 | 第28页 |
5.1.2 修正家庭暴力案件中证据规则 | 第28-29页 |
5.1.3 增设人身和财产保护的相关规定 | 第29-31页 |
5.2 司法方面的建议 | 第31-34页 |
5.2.1 建立民事保护令制度 | 第31-33页 |
5.2.2 引入别居制度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