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气体断路器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灭弧室场域数值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SF_6灭弧室电场数值分析 | 第9-10页 |
1.3.2 SF_6灭弧室气流场数值分析 | 第10-11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第二章 40.5KVSF_6灭弧室绝缘特性研究 | 第12-23页 |
2.1 SF_6自能灭弧室模型及工作原理概述 | 第12-14页 |
2.1.1 燃弧时间 | 第12-13页 |
2.1.2 自能灭弧室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2.2 灭弧室绝缘性能分析 | 第14-18页 |
2.2.1 灭弧室电场计算模型 | 第14-17页 |
2.2.2 灭弧室绝缘性能分析 | 第17-18页 |
2.3 辅助喷口结构对灭弧室场强分布的影响 | 第18-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40.5KV SF_6灭弧室气流场分析计算 | 第23-51页 |
3.1 仿真模型 | 第23-31页 |
3.1.1 物理模型和动网格模型 | 第23-25页 |
3.1.2 二维电弧MHD数学模型 | 第25-30页 |
3.1.3 阀运动模型 | 第30页 |
3.1.4 湍流模型 | 第30-31页 |
3.2 冷态气流场分析计算 | 第31-41页 |
3.2.1 物性参数和边界条件设置 | 第31-32页 |
3.2.2 冷态气压动态变化 | 第32-35页 |
3.2.3 阀运动分析 | 第35-36页 |
3.2.4 灭弧室监测点气压特性 | 第36-38页 |
3.2.5 喷口结构对灭弧室气压特性的影响 | 第38-41页 |
3.3 热态气流场分析计算 | 第41-50页 |
3.3.1 边界条件设置 | 第41页 |
3.3.2 气压特性 | 第41-45页 |
3.3.3 温度特性 | 第45-47页 |
3.3.4 喷口烧蚀蒸气动态变化 | 第47-49页 |
3.3.5 阀运动分析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40.5KVSF_6断路器试验研究 | 第51-61页 |
4.1 样机装配与调试 | 第51-53页 |
4.2 容量试验 | 第53-55页 |
4.2.1 直流分量 | 第53-54页 |
4.2.2 T100a试验 | 第54-55页 |
4.3 背靠背投切电容器组试验 | 第55-60页 |
4.3.1 断口恢复电压 | 第56-57页 |
4.3.2 背对背电容器组开合试验 | 第57-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