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至北宋时期越窑与耀州窑青瓷工艺比较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国内对越窑研究的情况概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内对耀州窑研究的情况概述 | 第16-18页 |
1.2.3 小结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手段与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手段与方法 | 第18-20页 |
2 晚唐至北宋时期越窑及耀州窑青瓷的发展情况概述 | 第20-27页 |
2.1 晚唐至北宋时期的越窑青瓷 | 第20-23页 |
2.1.1 自然地理条件与历史沿革 | 第20-21页 |
2.1.2 晚唐至北宋时期越窑青瓷特点 | 第21-22页 |
2.1.3 寺龙口越窑址情况概述 | 第22-23页 |
2.2 晚唐至北宋时期的耀州窑青瓷 | 第23-27页 |
2.2.1 自然地理条件与历史沿革 | 第23-24页 |
2.2.2 晚唐至北宋耀州窑青瓷特点 | 第24-25页 |
2.2.3 黄堡窑址情况概述 | 第25-27页 |
3 越窑与耀州窑青瓷原料及胎釉比较 | 第27-37页 |
3.1 越窑青瓷原料与胎釉成分 | 第27-31页 |
3.1.1 晚唐时期越窑青瓷原料与胎釉成分 | 第27-29页 |
3.1.2 五代时期越窑青瓷原料与胎釉成分 | 第29页 |
3.1.3 北宋时期越窑青瓷原料与胎釉成分 | 第29-31页 |
3.2 耀州窑青瓷原料与胎釉成分 | 第31-36页 |
3.2.1 晚唐时期黄堡窑青瓷原料与胎釉成分 | 第31-33页 |
3.2.2 五代时期耀州窑青瓷原料与胎釉成分 | 第33-34页 |
3.2.3 北宋时期耀州窑青瓷原料与胎釉成分 | 第34-36页 |
3.3 越窑与耀州窑青瓷原料及胎釉比较研究 | 第36-37页 |
4 越窑与耀州窑窑炉比较 | 第37-46页 |
4.1 越窑使用龙窑 | 第37-41页 |
4.2 耀州窑使用蛋壳形窑 | 第41-45页 |
4.2.1 晚唐至五代时期使用燃柴蛋壳形窑 | 第41-43页 |
4.2.2 北宋时期使用燃煤蛋壳形窑 | 第43-45页 |
4.3 越窑与耀州窑窑炉比较研究 | 第45-46页 |
5 越窑与耀州窑青瓷装烧工艺比较 | 第46-59页 |
5.1 越窑青瓷装烧工艺 | 第46-52页 |
5.1.1 晚唐时期越窑青瓷装烧工艺 | 第46-47页 |
5.1.2 五代时期越窑青瓷装烧工艺 | 第47-49页 |
5.1.3 北宋时期越窑青瓷装烧工艺 | 第49-52页 |
5.2 耀州窑青瓷装烧工艺 | 第52-58页 |
5.2.1 晚唐时期黄堡窑青瓷装烧工艺 | 第52-54页 |
5.2.2 五代时期耀州窑青瓷装烧工艺 | 第54-56页 |
5.2.3 北宋时期耀州窑青瓷装烧工艺 | 第56-58页 |
5.3 越窑与耀州窑青瓷装烧工艺比较研究 | 第58-59页 |
6 越窑与耀州窑青瓷装饰工艺比较 | 第59-71页 |
6.1 越窑青瓷装饰工艺 | 第59-64页 |
6.1.1 晚唐时期越窑青瓷装饰工艺 | 第59-61页 |
6.1.2 五代时期越窑青瓷装饰工艺 | 第61-62页 |
6.1.3 北宋时期越窑青瓷装饰工艺 | 第62-64页 |
6.2 耀州窑青瓷装饰工艺 | 第64-70页 |
6.2.1 晚唐时期黄堡窑青瓷装饰工艺 | 第64-67页 |
6.2.2 五代时期耀州窑青瓷装饰工艺 | 第67页 |
6.2.3 北宋时期耀州窑青瓷装饰工艺 | 第67-70页 |
6.3 越窑与耀州窑青瓷装饰工艺比较研究 | 第70-71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表一 | 第75-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