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1 对象与方法 | 第13-17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1.2 采集方法 | 第14-17页 |
2 结果 | 第17-20页 |
2.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 第17页 |
2.2 sST2、sCD40L、NT-proBNP在不同组中的浓度差异 | 第17页 |
2.3 sST2、sCD40L、NT-proBNP与病变支数的关系 | 第17-18页 |
2.4 ROC曲线下面积 | 第18-19页 |
2.5 AMI组中sST2、sCD40L、NT-proBNP与aTnI及CK-MB的相关性分析 | 第19页 |
2.6 sST2、sCD40L、NT-proBNP与冠脉不良事件的关系 | 第19-20页 |
3 讨论 | 第20-22页 |
3.1 sST2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关系 | 第20页 |
3.2 s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关系 | 第20-21页 |
3.3 NT-proBNP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关系 | 第21页 |
3.4 sST2、sCD40L及NT-proBNP诊断ACS的价值比较 | 第21-22页 |
4 结论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7页 |
综述 | 第27-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5页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第35-36页 |
个人简历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