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2页 |
1.1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概述 | 第13-18页 |
1.1.1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3-16页 |
1.1.2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 | 第16-18页 |
1.2 半透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简介 | 第18-21页 |
1.3 半透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给/受体材料开发 | 第21-31页 |
1.3.1 聚合物-富勒烯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21-24页 |
1.3.2 窄带隙聚合物给体在半透明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1.3.3 聚合物-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1.3.4 窄带隙非富勒烯受体在半透明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 第29-31页 |
1.4 半透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设计 | 第31-33页 |
1.5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阴极界面材料 | 第33-36页 |
1.6 光学模拟在半透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36-39页 |
1.7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39-42页 |
1.7.1 课题的提出 | 第39-40页 |
1.7.2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40-42页 |
第二章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第42-45页 |
2.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42-43页 |
2.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测试 | 第43-45页 |
2.2.1 光伏性能测试 | 第43-44页 |
2.2.2 其他性能表征 | 第44-45页 |
第三章 阴极界面修饰提高富勒烯半透明太阳能电池性能 | 第45-61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45-46页 |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46-48页 |
3.3 PF3N-2TNDI界面修饰PTB7-Th:PC71BM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 第48-54页 |
3.3.1 光学模拟协同制备高效PTB7-Th:PC71BM太阳能电池 | 第48-51页 |
3.3.2 PF3N-2TNDI界面提高超薄活性层器件Jsc的机理探究 | 第51-54页 |
3.4 PTB7-Th:PC71BM半透明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 | 第54-60页 |
3.4.1 半透明银电极的制备 | 第54-55页 |
3.4.2 PTB7-Th:PC71BM半透明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优化 | 第55-59页 |
3.4.3 PTB7-Th:PC71BM半透明太阳能电池的显色性能 | 第59-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简易光学调控层提高三元非富勒烯半透明太阳能电池性能 | 第61-74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61-62页 |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62-64页 |
4.3 J52:IT-M:IEICO三元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 | 第64-66页 |
4.3.1 IEICO组分对于三元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2 IEICO组分对于三元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载流子复合的影响 | 第65-66页 |
4.4 J52:IT-M:IEICO三元半透明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 | 第66-73页 |
4.4.1 J52:IT-M:IEICO三元半透明太阳能电池的光学模拟 | 第66-68页 |
4.4.2 MoO3光学层调控J52:IT-M:IEICO半透明太阳能电池性能 | 第68-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一种可应用于光伏农业大棚的高效三元半透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第74-89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74-76页 |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76-77页 |
5.3 J52:IEICO-4F:PC71BM三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 | 第77-83页 |
5.3.1 PC71BM组分对于三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 | 第77-79页 |
5.3.2 PC71BM组分对于三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 | 第79-80页 |
5.3.3 PC71BM组分对于三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电荷分离的影响 | 第80-81页 |
5.3.4 PC71BM组分对于三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载流子复合的影响 | 第81-82页 |
5.3.5 PC71BM组分对于三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影响 | 第82-83页 |
5.4 J52:IEICO-4F:PC71BM三元半透明电池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 第83-87页 |
5.4.1 J52:IEICO-4F:PC71BM三元半透明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 | 第83-86页 |
5.4.3 J52:IEICO-4F:PC71BM三元半透明太阳能电池的光伏农业大棚应用分析 | 第86-8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附件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