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化学论文

三株球状绿藻油脂和花生四烯酸积累差异性及转录组学解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30页
    1 花生四烯酸简介第13-15页
        1.1 花生四烯酸的性质和功能第13页
        1.2 花生四烯酸的资源开发与主要来源第13-14页
        1.3 利用微藻生产花生四烯酸概述第14-15页
    2 球状绿藻的分类概况第15-16页
    3 影响微藻生长、油脂及花生四烯酸积累的主要因素第16-20页
        3.1 营养因子第16-19页
        3.2 环境因子第19-20页
    4 微藻细胞内脂质合成代谢途径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第20-28页
        4.1 微藻脂类代谢网络第20-22页
        4.2 脂肪酸的从头合成第22-23页
        4.3 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第23-25页
        4.4 三酰甘油的合成第25页
        4.5 微藻叶绿体脂质的构建与脂质的互变转移现象第25-26页
        4.6 油滴的合成第26-27页
        4.7 缺刻叶球藻SAG2468分子生物学研究第27-28页
    5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8-29页
    6 创新之处第29-30页
第二章 三株球状绿藻形态观察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第30-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1.1 实验藻种第30页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30页
        1.3 分析方法第30-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39页
        2.1 显微形态观察第32-33页
        2.2 超微形态观察第33-34页
        2.3 系统发育分析第34-39页
    3 讨论第39-40页
    4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营养盐调控方式对三株球状绿藻生长、油脂及花生四烯酸积累的影响第41-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6页
        1.1 实验藻种和培养基第41-42页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2-43页
        1.3 培养方法第43-44页
        1.4 分析方法第44-4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6-57页
        2.1 氮源类型和水平对3株微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第46-47页
        2.2 氮源类型和水平对3株微藻脂肪酸组成和花生四烯酸积累的影响第47-49页
        2.3 氮源类型和水平对3株微藻油脂和花生四烯酸产率的影响第49-51页
        2.4 不同氮磷硫耦合诱导模式对3株微藻生长的影响第51-52页
        2.5 不同氮磷硫耦合诱导模式对3株微藻油脂积累的影响第52-54页
        2.6 不同氮磷硫耦合诱导模式对3株微藻花生四烯酸积累的影响第54-55页
        2.7 不同氮磷硫耦合诱导模式对3株微藻油脂和花生四烯酸产率的影响第55-57页
    3 讨论第57-59页
        3.1 氮源类型和水平对3株微藻生长、油脂及花生四烯酸积累的影响第57-58页
        3.2 氮磷硫耦合诱导模式对3株微藻生长、油脂及花生四烯酸积累的影响第58-59页
    4 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CO_2浓度和培养基类型对SAG2043生长、油脂及花生四烯酸积累的影响第60-7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1.1 实验藻种和培养基第60页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60页
        1.3 培养方法第60-61页
        1.4 分析方法第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68页
        2.1 不同CO_2浓度下的不同培养基对SAG2043藻液pH时相变化的影响第61-62页
        2.2 不同CO_2浓度下的不同培养基对SAG2043生长的影响第62-63页
        2.3 不同CO_2浓度下的不同培养基对SAG2043总脂和总脂肪酸积累的影响第63-65页
        2.4 不同CO_2浓度下的不同培养基对SAG2043花生四烯酸积累影响第65-66页
        2.5 不同CO_2浓度下的不同培养基对SAG2043油脂和花生四烯酸产率的影响第66-68页
    3 讨论第68-71页
        3.1 CO_2浓度对SAG2043生长的影响第68-70页
        3.2 CO_2浓度对SAG2043油脂及花生四烯酸积累的影响第70页
        3.3 培养基类型对SAG2043生长、油脂及花生四烯酸积累的影响第70-71页
    4 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柱状光生物反应器的光径对SAG2043生长、油脂和花生四烯酸积累的影响第72-8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2-73页
        1.1 实验藻种和培养基第72页
        1.2 实验仪器第72页
        1.3 培养方法第72-73页
        1.4 分析方法第7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3-78页
        2.1 基于不同氮浓度的mBG-11和mEndo培养基,不同光径对SAG2043生长的影响第73-74页
        2.2 基于不同氮浓度的mBG-11和mEndo培养基,不同光径对SAG2043总脂及总脂肪酸积累的影响第74-76页
        2.3 基于不同氮浓度的mBG-11和mEndo培养基,不同光径对SAG2043花生四烯酸积累影响第76-77页
        2.4 基于不同氮浓度的mBG-11和mEndo培养基,不同光径对SAG2043总脂和花生四烯酸产率的影响第77-78页
    3 讨论第78-80页
        3.1 基于不同氮浓度的mBG-11和mEndo培养基,不同光径对SAG2043生长、油脂和花生四烯酸积累的影响第78-79页
        3.2 基于不同氮浓度的mBG-11和mEndo培养基,不同光径对SAG2043油脂和花生四烯酸产率的影响第79-80页
    4 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氮饥饿下三株球状绿藻的转录组分析及脂质合成相关代谢途径重建第81-11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1-84页
        1.1 实验藻种和培养基第81页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81页
        1.3 培养方法第81-82页
        1.4 实验方法第82页
        1.5 转录组测序第82-8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4-109页
        2.1 氮饥饿条件下3株微藻的光合生理时相变化分析第84-85页
        2.2 氮饥饿条件下3株微藻生长、油脂及花生四烯酸积累分析第85-88页
        2.3 转录组数据初步分析第88-96页
        2.4 三株微藻脂质合成代谢途径分析第96-109页
    3 小结第109-11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0-111页
    1 结论第110页
    2 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2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枫皮内生真菌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研究
下一篇:短水力滞留型水库浮游植物与附着硅藻群落特征:两座热带水库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