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7页 |
1.1 电容器 | 第13-16页 |
1.1.1 电容器发展历史 | 第13-14页 |
1.1.2 电容器工作原理 | 第14-16页 |
1.2 介电原理 | 第16-20页 |
1.2.1 电介质极化 | 第16-18页 |
1.2.2 介电常数与外加电场频率的关系 | 第18-19页 |
1.2.3 介电损耗 | 第19-20页 |
1.3 电介质材料 | 第20-23页 |
1.4 电极材质对液体电介质的影响 | 第23-25页 |
1.5 钛酸钡介电材料 | 第25-27页 |
1.6 纳米改性液体电介质 | 第27-34页 |
1.6.1 纳米粒子改性电介液的制备 | 第29-31页 |
1.6.2 纳米粒子改性电介液的工作原理 | 第31-34页 |
1.7 测量液体电介质黏度的方法 | 第34-35页 |
1.8 选题意义及依据 | 第35页 |
1.9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第二章 DMF—膜固液复合电介质材料研究 | 第37-63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8-43页 |
2.2.1 主要原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38-39页 |
2.2.2 电容器材料预处理 | 第39-40页 |
2.2.3 电容器组装 | 第40-41页 |
2.2.4 样品表征 | 第41-42页 |
2.2.5 介电性能测试 | 第42-4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3-61页 |
2.3.1 电介质样品的形貌 | 第43-44页 |
2.3.2 预备实验 | 第44页 |
2.3.3 电介质复合效应 | 第44-53页 |
2.3.4 电介质厚度对耐压等介电性能影响 | 第53-57页 |
2.3.5 多层并联电容介电性能 | 第57-58页 |
2.3.6 电极材质对DMF—膜固液复合电介质影响 | 第58-61页 |
2.4 结论 | 第61-63页 |
第三章 PC—膜固液复合电介质材料研究 | 第63-78页 |
3.1 引言 | 第6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3-65页 |
3.2.1 主要原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63-64页 |
3.2.2 电容器材料预处理 | 第64页 |
3.2.3 电容器组装 | 第64页 |
3.2.4 样品表征 | 第64-65页 |
3.2.5 介电性能测试 | 第6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6页 |
3.3.1 样品的形貌 | 第65页 |
3.3.2 电介质复合效应 | 第65-71页 |
3.3.3 电介质厚度对耐压等介电性能影响 | 第71-73页 |
3.3.4 电极材质对PC—膜固液复合电介质影响 | 第73-76页 |
3.4 结论 | 第76-78页 |
第四章 纳米BaTiO_3改性对固液复合电介质介电性能影响 | 第78-104页 |
4.1 引言 | 第78-7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9-84页 |
4.2.1 主要原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79-80页 |
4.2.2 样品制备 | 第80-82页 |
4.2.3 样品表征 | 第82-83页 |
4.2.4 介电性能测试 | 第83页 |
4.2.5 黏度测试 | 第83-8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4-101页 |
4.3.1 表征图谱分析 | 第84-85页 |
4.3.2 纳米BaTiO_3改性DMF、PC液体稳定性分析 | 第85-88页 |
4.3.3 纳米BaTiO_3改性DMF—膜、PC—膜复合电介质形貌分析 | 第88页 |
4.3.4 纳米BaTiO_3改性对DMF—膜复合电介质介电性能影响 | 第88-94页 |
4.3.5 纳米BaTiO_3改性对PC—膜复合电介质介电性能影响 | 第94-99页 |
4.3.6 不同浓度的BaTiO_3纳米粒子改性DMF、 PC液体的黏度测试 | 第99-101页 |
4.4 结论 | 第101-10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5.1 总结 | 第104-105页 |
5.2 展望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