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电化学发光分析概述 | 第13-24页 |
1.1.1 电化学发光定义及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1.2 电化学发光分析的特点 | 第14页 |
1.1.3 电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14-18页 |
1.1.4 常见的电化学发光体系 | 第18-20页 |
1.1.5 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器 | 第20-24页 |
1.2 电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增敏及抑制机理 | 第24-25页 |
1.2.1 增敏途径 | 第24页 |
1.2.2 抑制途径 | 第24-25页 |
1.3 电化学发光分析在生物样品检测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1.3.1 免疫分析 | 第25-27页 |
1.3.2 核酸分析 | 第27-28页 |
1.3.3 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28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立项依据 | 第28-30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33页 |
第二章 喷射式Ru(bpy)~3~(2+)/N-丁基二乙醇胺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的构建及性能评估 | 第33-42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2.2.1 仪器及试剂 | 第33-35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1页 |
2.3.1 检测条件优化 | 第36-39页 |
2.3.2 Ru(bpy)~3~(2+)/N-丁基二乙醇胺体系在不同工作电极上的ECL行为 | 第39-40页 |
2.3.3 Ru(bpy)~3~(2+)的检测限、线性范围以及重复性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电化学发光淬灭法检测莱克多巴胺 | 第42-50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3.3.1 莱克多巴胺对电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现象 | 第44-45页 |
3.3.2 检测条件优化 | 第45-46页 |
3.3.3 莱克多巴胺的检测 | 第46-47页 |
3.3.4 干扰性评估 | 第47-48页 |
3.3.5 实际样品分析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基于磁珠和SiO_2@Ru纳米微球的电化学发光夹心免疫模式检测甲胎蛋白 | 第50-56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51页 |
4.2.2 MB -Ab_1复合物的制备 | 第51页 |
4.2.3 SiO_2@ Ru-Ab_2 NPs复合物的制备 | 第51-52页 |
4.2.4 夹心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 第52页 |
4.2.5 电化学发光检测 | 第52-5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5页 |
4.3.1 SiO_2@Ru纳米微球表征 | 第53-54页 |
4.3.2 检测条件优化 | 第54页 |
4.3.3 性能评估 | 第54-55页 |
4.3.4 临床血清样品检测 | 第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全文总结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