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先级的监控预警客户端的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1-12页 |
|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ZIGBEE标准介绍 | 第14-27页 |
| 2.1 ZIGBEE标准的优势 | 第14-16页 |
| 2.2 网络系统的组网方式 | 第16-17页 |
| 2.3 ZIGBEE标准的分层介绍 | 第17-26页 |
| 2.3.1 物理层 | 第18-19页 |
| 2.3.2 MAC层 | 第19-25页 |
| 2.3.2.1 网络运行模式 | 第20页 |
| 2.3.2.2 超帧结构 | 第20-21页 |
| 2.3.2.3 MAC层的帧种类 | 第21-23页 |
| 2.3.2.4 CSMA/CA机制 | 第23-25页 |
| 2.3.3 网络层 | 第25-26页 |
| 2.3.4 应用层 | 第2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ZIGBEE标准性能仿真分析 | 第27-40页 |
| 3.1 基于服务时间的数学模型的提出 | 第27-36页 |
| 3.1.1 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 | 第27-29页 |
| 3.1.2 模型建立过程 | 第29-33页 |
| 3.1.2.1 CSMA/CA耗时分析 | 第29-31页 |
| 3.1.2.2 数据传输耗时分析 | 第31-33页 |
| 3.1.3 模型确定及仿真验证 | 第33-36页 |
| 3.2 等待时间仿真性能分析 | 第36-39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基于优先级的MAC层的改进算法 | 第40-49页 |
| 4.1 基于优先级的改进算法的实际意义 | 第40页 |
| 4.2 原MAC层的算法 | 第40-42页 |
| 4.3 基于优先级的MAC层的改进算法 | 第42-44页 |
| 4.4 仿真验证 | 第44-48页 |
| 4.4.1 仿真平台介绍 | 第44-45页 |
| 4.4.2 仿真参数设置与模型建立 | 第45页 |
| 4.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手持端监控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66页 |
| 5.1 手持端监控预警终端介绍 | 第49-52页 |
| 5.1.1 手持端监控预警终端节点介绍 | 第49-50页 |
| 5.1.2 手持端监控预警终端模块介绍 | 第50-52页 |
| 5.2 手持端监控预警系统的功能设计 | 第52-53页 |
| 5.3 手持端监控预警关键技术 | 第53-55页 |
| 5.4 基于优先级的手持端预警功能研究 | 第55-59页 |
| 5.4.1 选取最佳的网络拓扑结构 | 第55-57页 |
| 5.4.2 基于优先级的预警功能研究 | 第57-59页 |
| 5.5 手持端监控预警软件其他功能成果展示 | 第59-65页 |
| 5.5.1 地图基本功能 | 第59-61页 |
| 5.5.2 监测查询 | 第61-62页 |
| 5.5.3 灯光控制 | 第62-64页 |
| 5.5.4 预警功能 | 第64-65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66-68页 |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6-67页 |
|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