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错不扎蛇绿岩中铬铁矿成因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31页 |
1.1 选题依据与科学问题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25页 |
1.2.1 铬铁矿矿床的类型及产出特征 | 第10-17页 |
1.2.1.1 层状铬铁矿 | 第12-13页 |
1.2.1.2 豆荚状铬铁矿 | 第13-16页 |
1.2.1.3 豆荚状铬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 第16-17页 |
1.2.2 蛇绿岩型铬铁矿成因研究 | 第17-23页 |
1.2.3 铂族矿物包裹体(PGMs)研究 | 第23-2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4 分析方法和主要工作量 | 第26-30页 |
1.4.1 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1.4.2 主要工作量 | 第29-30页 |
1.5 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30-31页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31-43页 |
2.1 研究区交通与自然地理概况 | 第31页 |
2.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31-34页 |
2.3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铬铁矿床 | 第34-40页 |
2.4 错不扎蛇绿岩及铬铁矿 | 第40-43页 |
3 铬铁矿矿石特征 | 第43-54页 |
3.1 矿石镜下特征 | 第43-44页 |
3.2 铬尖晶石化学成分 | 第44-50页 |
3.2.1 主量元素 | 第44-48页 |
3.2.2 原位微量元素 | 第48-50页 |
3.3 铂族元素地球化学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4 矿物包裹体研究 | 第54-65页 |
4.1 铂族矿物(PGMs) | 第54-61页 |
4.2 Fe-Ni和Fe-Cr合金 | 第61-62页 |
4.3 单斜辉石出溶体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5 选矿矿物学 | 第65-73页 |
5.1 单质矿物 | 第65-66页 |
5.1.1 自然铬 | 第65-66页 |
5.1.2 自然银 | 第66页 |
5.2 氧化物矿物 | 第66-69页 |
5.2.1 刚玉 | 第66-67页 |
5.2.2 锡石 | 第67-68页 |
5.2.3 石英 | 第68-69页 |
5.3 硫化物矿物 | 第69-71页 |
5.3.1 方铅矿 | 第69-70页 |
5.3.2 毒砂 | 第70-71页 |
5.4 硅酸盐矿物 | 第71-73页 |
6 成因讨论 | 第73-78页 |
6.1 形成的构造环境 | 第73-75页 |
6.2 错不扎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 | 第75-76页 |
6.3 西段北亚带铬铁矿成矿潜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100页 |
附录 | 第100页 |
个人简历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