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与常规取穴针刺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对比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41页 |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CAG的认识 | 第10-22页 |
1 病名溯源 | 第10页 |
2 病因病机 | 第10-12页 |
3 辨证分型 | 第12-13页 |
4 临床治疗 | 第13-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2页 |
综述二 CAG的现代研究进展 | 第22-33页 |
1 病名溯源 | 第22页 |
2 定义 | 第22页 |
3 流行病学 | 第22-23页 |
4 临床表现 | 第23页 |
5 发病因素及病理机制 | 第23-25页 |
6 治疗 | 第25-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3页 |
综述三 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 第33-41页 |
1 产生背景 | 第33页 |
2 理论基础 | 第33-36页 |
3 取穴原则及释义 | 第36-37页 |
4 目前临床上应用左右阴阳理论治疗疾病的概况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41-52页 |
1 研究对象 | 第41-4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4-46页 |
3 结果 | 第46-51页 |
4 不良反应结果及分析 | 第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52-54页 |
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52页 |
2 疗效分析 | 第52-53页 |
3 不足和展望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附表-1: 中医症状评分表 | 第56-57页 |
附表-2: 胃肠病PRO量表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