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1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3、评价综述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1页 |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1、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一、社会治理与社区网格化管理概述 | 第13-17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1、社会治理 | 第13页 |
2、社会治理创新 | 第13-14页 |
3、社区网格化管理 | 第14页 |
(二) 社会治理创新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新要求 | 第14-15页 |
1、发挥社会治理创新和大数据信息时代的优势 | 第14页 |
2、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 第14-15页 |
3、顺应基层治理和社会治理多元化同步的趋势 | 第15页 |
(三)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整体治理理论 | 第15-16页 |
2、城市信息化管理理论 | 第16页 |
3、系统控制理论 | 第16-17页 |
二、乌鲁木齐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概述 | 第17-25页 |
(一) 乌鲁木齐市社区概况 | 第17-19页 |
(二) 乌鲁木齐市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意义 | 第19-21页 |
1、维护社会稳定,确保长治久安 | 第19页 |
2、打破条块分割,实现资源共享 | 第19-20页 |
3、消灭信息孤岛,创建信息联通 | 第20页 |
4、发挥基层草根性,释放社区灵活性 | 第20-21页 |
(三) 乌鲁木齐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情况 | 第21-22页 |
(四) 乌鲁木齐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特点 | 第22-25页 |
1、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化 | 第22-23页 |
2、由被动性管理向主动性管理转化 | 第23页 |
3、由各自为政向群防共治方向转化 | 第23页 |
4、由分散管理向整合协同性管理转化 | 第23-25页 |
三、乌鲁木齐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个案调查 | 第25-34页 |
(一) 天山区东泉路街道翠泉南社区网格化管理 | 第25-28页 |
1、基本情况 | 第25页 |
2、基本特点 | 第25页 |
3、具体做法 | 第25-28页 |
(二) 新市区高新街片区管委会昆明路社区网格化管理 | 第28-31页 |
1、基本情况 | 第28页 |
2、基本特点 | 第28-29页 |
3、具体做法 | 第29-31页 |
(三) 水磨沟区七坊街片区管委会田园社区网格化管理 | 第31-34页 |
1、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2、基本特点 | 第32页 |
3、具体做法 | 第32-34页 |
四、乌鲁木齐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42页 |
(一) 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1、政府层面 | 第34-35页 |
2、社区层面 | 第35-37页 |
3、居民层面 | 第37-38页 |
(二)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1、政府层面 | 第38-39页 |
2、社区方面 | 第39-41页 |
3、居民层面 | 第41-42页 |
五、社会治理创新视阈下乌鲁木齐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路径探析 | 第42-48页 |
(一) 加强顶层设计,实现管理流程再造 | 第42-44页 |
1、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研判机制 | 第42-43页 |
2、利用数字信息,打造智慧网格 | 第43-44页 |
(二) 多元主体参与,释放基层组织活力 | 第44-46页 |
1、充实管理主体,引进社会组织 | 第44-45页 |
2、发展社区文化,构建一区一品 | 第45-46页 |
(三) 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共享社会环境 | 第46-47页 |
(四) 加大资金支持,促进社区互相帮扶 | 第47页 |
(五) 培育专业人才,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