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生态理念的城市公园优化设计研究--以绵阳市富乐山公园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现状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2 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3 城市公园的生态可持续评价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4 小结 | 第15-16页 |
1.4 国内外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文献总结与实地调研 | 第16页 |
1.4.2 模型法 | 第16页 |
1.4.3 数据与图形处理分析 | 第16-17页 |
1.4.4 实证研究法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6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9-20页 |
1.6.1 研究重点 | 第19页 |
1.6.2 研究难点 | 第19页 |
1.6.3 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理论概述及相关概念 | 第20-25页 |
2.1 理论概述 | 第20-22页 |
2.1.1 深生态学理论 | 第20页 |
2.1.2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0-21页 |
2.1.3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理论 | 第21-22页 |
2.2 相关概念 | 第22-24页 |
2.2.1 城市公园 | 第22页 |
2.2.2 景观格局 | 第22-23页 |
2.2.3 深生态设计 | 第23-24页 |
2.2.4 生态可持续发展 | 第24页 |
2.3 小结 | 第24-25页 |
3 城市公园的深生态设计范式 | 第25-31页 |
3.1 城市公园景观特征 | 第25-28页 |
3.1.1 城市公园景观构成 | 第25-26页 |
3.1.2 城市公园景观要素类型 | 第26-28页 |
3.2 城市公园深生态设计原则 | 第28-29页 |
3.2.1 “自我实现”原则 | 第28页 |
3.2.2 “生物平等”原则 | 第28-29页 |
3.3 城市公园生境营造途径 | 第29-30页 |
3.4 城市小结 | 第30-31页 |
4 富乐山城市公园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 第31-48页 |
4.1 研究区数据源及预处理 | 第31-33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4.1.2 数据预处理 | 第31-33页 |
4.2 研究区生态特征分析 | 第33-39页 |
4.2.1 区位概况 | 第33-34页 |
4.2.2 富乐山景观结构分析 | 第34-35页 |
4.2.3 富乐山植被群落结构分析 | 第35-38页 |
4.2.4 富乐山公园地形分析 | 第38-39页 |
4.3 富乐山公园景观指数及相关性分析 | 第39-42页 |
4.3.1 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选取 | 第39-41页 |
4.3.2 研究区景观指数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41-42页 |
4.4 富乐山公园景观生态过程分析 | 第42-45页 |
4.4.1 研究区空间句法分析 | 第43-44页 |
4.4.2 研究区景观图式语言提取 | 第44-45页 |
4.5 富乐山公园景观满意度调查 | 第45-46页 |
4.6 小结 | 第46-48页 |
5 富乐山城市公园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影响因子 | 第48-55页 |
5.1 富乐山公园生态系统健康模型构建 | 第48-51页 |
5.1.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生态系统健康模型 | 第48页 |
5.1.2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 | 第48-50页 |
5.1.3 生态系统健康度等级划分 | 第50-51页 |
5.2 富乐山公园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及影响因子 | 第51-54页 |
5.2.1 BP网络的学习与训练 | 第51-52页 |
5.2.2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5.3 小结 | 第54-55页 |
6 富乐山城市公园深生态优化设计策略 | 第55-62页 |
6.1 深生态设计优化原则 | 第55页 |
6.2 潜在廊道及生态网络优化 | 第55-58页 |
6.3 空间生境优化策略 | 第58-60页 |
6.3.1 优化水岸景观结构 | 第58-59页 |
6.3.2 生态效益和社会功能最大化 | 第59-60页 |
6.4 深化完善城市公园规划导则 | 第60-61页 |
6.5 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