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1.2.1 核心概念 | 第11页 |
1.2.2 核心问题 | 第11-12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2.1 市场分割假说 | 第14-15页 |
2.2 投资者认知假说 | 第15-16页 |
2.3 流动性假说 | 第16-17页 |
2.4 绑定假说 | 第17-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我国交叉上市的基本介绍 | 第19-25页 |
3.1 交叉上市的基本介绍 | 第19-22页 |
3.1.1 交叉上市的一般流程 | 第19-20页 |
3.1.2 交叉上市的条件 | 第20-21页 |
3.1.3 交叉上市的费用 | 第21页 |
3.1.4 交叉上市的优缺点 | 第21-22页 |
3.2 我国交叉上市的发展进程 | 第22-23页 |
3.3 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交叉上市案例介绍 | 第25-31页 |
4.1 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简介 | 第25-26页 |
4.1.1 中信证券简介 | 第25页 |
4.1.2 海通证券简介 | 第25-26页 |
4.2 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交叉上市过程 | 第26-27页 |
4.2.1 中信证券H股发行 | 第26-27页 |
4.2.2 海通证券H股发行 | 第27页 |
4.3 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募集资金使用概况 | 第27-3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五章 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交叉上市案例分析 | 第31-55页 |
5.1 交叉上市股票发行安排 | 第31-42页 |
5.1.1 交叉上市股票发行规模 | 第31-32页 |
5.1.2 交叉上市股票承销安排 | 第32-36页 |
5.1.3 交叉上市全球发售架构 | 第36-37页 |
5.1.4 交叉上市股票发行时间和价格 | 第37-40页 |
5.1.5 交叉上市的超额配售选择权 | 第40-42页 |
5.2 交叉上市对资产负债率及资产规模的影响 | 第42-44页 |
5.2.1 交叉上市对股东权益规模的影响 | 第42页 |
5.2.2 交叉上市对资产负债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5.2.3 交叉上市对资产规模的影响 | 第43-44页 |
5.3 交叉上市为融资融券业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 第44-49页 |
5.3.1 融资融券业务发展背景 | 第44-45页 |
5.3.2 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现状 | 第45页 |
5.3.3 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 第45-46页 |
5.3.4 中信证券交叉上市前后融资融券业务发展 | 第46-47页 |
5.3.5 海通证券交叉上市前后融资融券业务发展 | 第47-48页 |
5.3.6 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对比 | 第48-49页 |
5.4 交叉上市为国际化战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 第49-54页 |
5.4.1 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发展历史 | 第49-50页 |
5.4.2 中信证券交叉上市前后国际化战略发展 | 第50-52页 |
5.4.3 海通证券交叉上市前后国际化战略发展 | 第52-53页 |
5.4.4 交叉上市募集资金投入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合理性分析 | 第53-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交叉上市提高公司价值 | 第55-67页 |
6.1 交叉上市前后财务指标分析 | 第55-60页 |
6.1.1 资产规模分析 | 第55-56页 |
6.1.2 资产负债率分析 | 第56-57页 |
6.1.3 盈利分析 | 第57-60页 |
6.2 交叉上市前后营业收入分析 | 第60-66页 |
6.2.1 营业收入业务结构分析 | 第60-64页 |
6.2.2 境外营业收入分析 | 第64-6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件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