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前言 | 第17-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9-33页 |
| 2.1 腐植酸与黄腐酸简介 | 第19-21页 |
| 2.2 腐植酸与黄腐酸的结构特征 | 第21-22页 |
| 2.3 真菌在腐植酸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第22-25页 |
| 2.4 非特异性氧化酶在腐植酸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主要酶的作用机理 | 第25-28页 |
| 2.5 降解后腐植酸的物理化学变化 | 第28-29页 |
| 2.6 黄腐酸的应用 | 第29-30页 |
| 2.7 黄腐酸的提取方法 | 第30-31页 |
| 2.8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 3 菌种特性研究 | 第33-43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8页 |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4 腐植酸生物转化黄腐酸的过程分析 | 第43-62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8页 |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8-60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5 生物转化腐植酸生成黄腐酸的工艺条件优化(液体培养) | 第62-75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4-73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 6.1 研究总结 | 第75-76页 |
| 6.2 研究创新点 | 第76页 |
| 6.3 研究展望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 作者简历 | 第84-8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