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水污染模拟评价与总量控制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污染评价指标确立 | 第19-25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2页 |
2.1.1 自然地理 | 第19页 |
2.1.2 气候特征 | 第19-20页 |
2.1.3 行政区划 | 第20-21页 |
2.1.4 研究区水系情况 | 第21页 |
2.1.5 水质状况 | 第21-22页 |
2.2 污染评价指标确立及目标 | 第22-25页 |
2.2.1 污染评价因子的确定 | 第22页 |
2.2.2 水功能区划与达标标准 | 第22-25页 |
3 污染源解析及预测 | 第25-75页 |
3.1 点源污染 | 第25-37页 |
3.1.1 工业 | 第25-30页 |
3.1.2 城镇生活 | 第30-37页 |
3.2 面源污染 | 第37-57页 |
3.2.1 农村生活 | 第37-41页 |
3.2.2 蓄禽养殖 | 第41-50页 |
3.2.3 农业 | 第50-57页 |
3.3 内源污染 | 第57-73页 |
3.3.1 水产养殖 | 第57-69页 |
3.3.2 底泥 | 第69-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4 污染的控制量与削减量 | 第75-83页 |
4.1 纳污能力计算模型简介 | 第75-76页 |
4.1.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方法 | 第75-76页 |
4.1.2 综合衰减系数的计算方法 | 第76页 |
4.2 污染的控制量与削减量 | 第76-82页 |
4.2.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 第76-77页 |
4.2.2 污染入河量汇总 | 第77-80页 |
4.2.3 污染物入河控制量 | 第80-81页 |
4.2.4 污染物削减量在各区域的分配 | 第81-8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5 污染的控制工程及投资 | 第83-93页 |
5.1 点源污染治理 | 第83-88页 |
5.1.1 工业 | 第83-84页 |
5.1.2 城镇生活 | 第84-88页 |
5.2 面源污染治理 | 第88-90页 |
5.2.1 农业 | 第88-89页 |
5.2.2 畜禽养殖 | 第89页 |
5.2.3 农村生活 | 第89-90页 |
5.3 内源污染治理 | 第90-91页 |
5.3.1 水产养殖 | 第90-91页 |
5.3.2 底泥 | 第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93-95页 |
6.1 结论 | 第93-94页 |
6.2 建议与展望 | 第94-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