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采暖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4 本文的研究方案 | 第17-19页 |
第2章 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的现场试验研究 | 第19-36页 |
2.1 现场试验目的 | 第19页 |
2.2 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简介 | 第19-20页 |
2.3 实验方案 | 第20-23页 |
2.3.1 测试参数 | 第20-21页 |
2.3.2 测试仪器 | 第21页 |
2.3.3 测点布置 | 第21-23页 |
2.4 无供暖工况 | 第23-26页 |
2.5 供暖工况 | 第26-32页 |
2.6 过热工况 | 第32-3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36-54页 |
3.1 FLUENT软件简要介绍 | 第36-39页 |
3.1.1 FLUENT概述 | 第36-37页 |
3.1.2 计算过程 | 第37页 |
3.1.3 网格划分 | 第37-38页 |
3.1.4 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3.2 模型概况及其简化 | 第39-43页 |
3.2.1 几何模型 | 第39-41页 |
3.2.2 网格生成 | 第41-42页 |
3.2.3 边界条件设定 | 第42-43页 |
3.2.4 计算相关参数设定 | 第43页 |
3.3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43-46页 |
3.4 模拟结果的分析 | 第46-50页 |
3.5 影响采暖效果的因素研究 | 第50-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新型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4-70页 |
4.1 新型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的提出 | 第54-57页 |
4.1.1 新型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的提出依据 | 第54-55页 |
4.1.2 新型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的工作原理 | 第55-57页 |
4.2 模拟相关参数设定 | 第57-58页 |
4.2.1 几何模型 | 第57页 |
4.2.2 边界条件设定 | 第57-58页 |
4.2.3 计算相关参数设定 | 第58页 |
4.2.4 网格划分 | 第58页 |
4.3 结果比较 | 第5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基于区域模型的高大空间采暖热负荷计算 | 第70-89页 |
5.1 区域模型简介 | 第70-71页 |
5.2 区域模型的理论分析 | 第71-78页 |
5.2.1 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机射流模型 | 第71-73页 |
5.2.2 边界层模型 | 第73-76页 |
5.2.3 壁面热平衡模型 | 第76-77页 |
5.2.4 区域间质量、能量守恒模型 | 第77-78页 |
5.3 计算程序 | 第78-79页 |
5.4 模型的验证 | 第79-88页 |
5.4.1 模型概述 | 第79-80页 |
5.4.2 经验参数的取值: | 第80页 |
5.4.3 计算结果及其CFD的验证 | 第80-83页 |
5.4.4 不同区域划分数量的计算比较 | 第83-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6章 不同采暖方式的效果比较 | 第89-100页 |
6.1 采暖舒适度评价指标 | 第89-90页 |
6.2 几何模型 | 第90页 |
6.3 边界条件 | 第90-91页 |
6.4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91-99页 |
6.4.1 温度场比较 | 第91-97页 |
6.4.2 耗热量比较 | 第97-9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