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力学论文--结构动力学论文

东北地区生土民居地震易损性及空间分布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本文选题的背景第10-11页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3-16页
第二章 基于多种数据的生土民居调查方法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第16-32页
    2.1 民居基础数据收集原理和流程第16-17页
    2.2 各种类型数据介绍及处理方法第17-23页
        2.2.1 遥感数据第17-19页
        2.2.2 可视街景数据第19-20页
        2.2.3 其他资料数据第20-21页
        2.2.4 现场调查数据第21-23页
    2.3 调查原则第23-24页
    2.4 调查流程和结果展示第24-30页
        2.4.1 调查流程第24-26页
        2.4.2 调查结果展示第26-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东北地区生土民居建筑结构特点第32-56页
    3.1 东北地区汉族生土民居特点第32-42页
        3.1.1 汉族生土民居的建筑特色第32-36页
        3.1.2 汉族生土民居的结构特点和营造方式第36-42页
    3.2 东北地区满族生土民居特点第42-47页
        3.2.1 满族生土民居的建筑特色第43-44页
        3.2.2 满族生土民居的结构特点和营造方式第44-47页
    3.3 东北地区朝鲜族生土民居特点第47-50页
        3.3.1 朝鲜族生土民居的建筑特色第47-49页
        3.3.2 朝鲜族生土民居的结构特点和营造方式第49-50页
    3.4 东北地区蒙古族生土民居特点第50-53页
        3.4.1 蒙古族生土民居的建筑特色第50-52页
        3.4.2 蒙古族生土民居的结构特点和营造方式第52-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6页
第四章 东北地区生土民居震害特点及地震易损性分析第56-76页
    4.1 历次地震中生土民居震害特点第56-61页
        4.1.1 海城地震中生土民居震害特点第56-58页
        4.1.2 德都地震中生土民居震害特点第58-59页
        4.1.3 灯塔地震中生土民居震害特点第59-60页
        4.1.4 前郭地震中生土民居震害特点第60-61页
    4.2 东北地区生土民居震害特点总结及原因分析第61-64页
        4.2.1 单片墙体震害分析第62-63页
        4.2.2 纵横墙交界处震害分析第63页
        4.2.3 屋盖体系震害分析第63-64页
    4.3 东北地区生土民居震害等级划分及地震易损性矩阵第64-74页
        4.3.1 震害等级划分及震害指数第64-65页
        4.3.2 东北地区生土民居地震易损性矩阵第65-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基于公里网格数据的东北地区生土民居空间分布第76-96页
    5.1 人.公里网格数据介绍第76-77页
    5.2 东北地区行政区划分级第77-88页
        5.2.1 行政区划分级第77-79页
        5.2.2 基于人.密度区间法的东北地区行政区划分级第79-84页
        5.2.3 局部修正第84-88页
    5.3 东北地区生土民居分布第88-91页
    5.4 东北地区生土民居震害预测算例第91-94页
    5.5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96-98页
    6.1 结论第96页
    6.2 展望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作者简介第10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0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鹰潭枫香山庄主题酒店环境景观设计
下一篇:长周期地震动对长周期结构动力响应性能影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