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网壳稳定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管桁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3 本课题相关信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焊接过程的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16-24页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2.2 焊接过程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17-21页 |
2.2.1 分析模型的简化 | 第17页 |
2.2.2 焊接温度场的分析理论 | 第17-20页 |
2.2.3 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分析理论 | 第20-21页 |
2.3 焊接热源模型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考虑焊接影响的平面管桁架精细化分析 | 第24-51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平面管桁架结构相贯节点模型的建立 | 第24-27页 |
3.2.1 管桁架几何模型的尺寸 | 第24页 |
3.2.2 相贯节点几何模型 | 第24-25页 |
3.2.3 材料的物理性能参数 | 第25-26页 |
3.2.4 单元的选择及网格的划分 | 第26-27页 |
3.3 相贯节点焊接过程的模拟 | 第27-28页 |
3.4 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计算 | 第28-39页 |
3.4.1 温度场的计算结果 | 第28-33页 |
3.4.2 焊接应力场的计算 | 第33-39页 |
3.5 管桁架多尺度有限元分析 | 第39-44页 |
3.5.1 多点约束方法 | 第39-40页 |
3.5.2 实体-梁单元 MPC 接触对的建立 | 第40-41页 |
3.5.3 管桁架多尺度模型、壳单元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3.5.4 管桁架多尺度与壳单元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 第42-44页 |
3.6 焊接残余应力对管桁架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 第44-49页 |
3.6.1 初应力荷载及施加 | 第44-45页 |
3.6.2 施加初始荷载的计算结果 | 第45-46页 |
3.6.3 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管桁架多尺度模型承载力分析 | 第46-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考虑焊接影响的球面网壳精细化分析 | 第51-72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单层球面网壳焊接球节点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4.2.1 单层球面网壳几何模型的尺寸 | 第51-52页 |
4.2.2 焊接球节点几何模型 | 第52-53页 |
4.2.3 材料的物理参数 | 第53页 |
4.2.4 单元的选择及网格的划分 | 第53页 |
4.3 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计算结果 | 第53-62页 |
4.3.1 温度场的计算结果 | 第54-57页 |
4.3.2 焊接应力场的计算结果 | 第57-62页 |
4.4 网壳多尺度有限元分析 | 第62-67页 |
4.4.1 网壳多尺度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4.4.2 壳单元对比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4.4.3 多尺度与壳单元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64-67页 |
4.5 焊接残余应力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 第67-70页 |
4.5.1 施加初始应力荷载的 K6(2)网壳计算结果 | 第67-68页 |
4.5.2 考虑残余应力的 K6(2)网壳的承载力分析 | 第68-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