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干扰对齐技术发展及现状 | 第10-17页 |
| 1.2.1 干扰对齐思想的成形 | 第10页 |
| 1.2.2 干扰对齐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0-11页 |
| 1.2.3 干扰对齐的实现研究 | 第11-12页 |
| 1.2.4 干扰对齐的可行性研究 | 第12-13页 |
| 1.2.5 干扰信道中信道状态信息获取 | 第13-14页 |
| 1.2.6 干扰信道的自由度研究 | 第14-17页 |
| 1.3 干扰对齐面临的挑战 | 第17-18页 |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MIMO干扰信道中非失真CSI反馈 | 第20-34页 |
| 2.1 非失真CSI反馈模型 | 第20-22页 |
| 2.2 非失真CSI反馈机制 | 第22-25页 |
| 2.2.1 反向信道矩阵估计 | 第23页 |
| 2.2.2 前向CSI反馈 | 第23-25页 |
| 2.3 非失真CSI反馈下的干扰对齐性能 | 第25-28页 |
| 2.3.1 带误差CSIT引起的可获得码率损失 | 第25-27页 |
| 2.3.2 非失真CSI反馈下的复用增益 | 第27-28页 |
| 2.4 非失真CSI反馈下的最优开销 | 第28-31页 |
| 2.5 性能仿真实验 | 第31-33页 |
| 2.5.1 实验准备 | 第31页 |
| 2.5.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 2.6 本章总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MIMO干扰信道中干扰对齐算法研究 | 第34-49页 |
| 3.1 经典干扰对齐算法分析 | 第34-41页 |
| 3.1.1 朴素K用户MIMO干扰信道模型 | 第34-36页 |
| 3.1.2 子空间优化算法 | 第36-37页 |
| 3.1.3 最小干扰加噪声泄漏算法 | 第37-38页 |
| 3.1.4 最小均方误差算法 | 第38-39页 |
| 3.1.5 最大化信号干扰噪声比算法 | 第39-41页 |
| 3.2 干扰消除算法 | 第41-46页 |
| 3.2.1 干扰消除算法的需求背景 | 第41-42页 |
| 3.2.2 IC算法的数学支持 | 第42页 |
| 3.2.3 理想CSI假设下的IC算法 | 第42-45页 |
| 3.2.4 非理想CSI下改进的IC算法 | 第45-46页 |
| 3.3 IC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46-48页 |
| 3.4 本章总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两用户MIMO干扰信道的容量域 | 第49-63页 |
| 4.1 自由度域 | 第49-50页 |
| 4.2 PLF加延迟CSIT信道模型 | 第50-51页 |
| 4.3 PLF加延迟CSIT假设下的自由度域 | 第51-57页 |
| 4.3.1 自由度域基本结论 | 第51-52页 |
| 4.3.2 自由度域的充分性证明 | 第52-57页 |
| 4.4 自由度域的可达性 | 第57-61页 |
| 4.4.1(6,1,5,2)干扰信道自由度域的可达性 | 第58-59页 |
| 4.4.2 一般两用户干扰信道自由度域的可达性 | 第59-61页 |
| 4.5 本章总结 | 第61-63页 |
|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 5.1 本文总结 | 第63页 |
| 5.2 改进与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