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用电信息集中器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1.2.2 现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于ARM9的嵌入式开发技术简介 | 第15-30页 |
2.1 基于ARM9的嵌入式开发技术背景 | 第15页 |
2.2 基于ATMEL9260的核心板 | 第15-17页 |
2.3 基于ARM9的系统定制与裁剪 | 第17-24页 |
2.3.1 基于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17-20页 |
2.3.2 Linux系统源代码编译及其文件系统的制作 | 第20-21页 |
2.3.3 dataflashboot和u-boot的系统启动的固化 | 第21-22页 |
2.3.4 Linux系统内核和文件系统的固化 | 第22-24页 |
2.4 硬件驱动层开发技术 | 第24-26页 |
2.5 通讯层开发技术 | 第26-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30-37页 |
3.1 总体需求 | 第30-31页 |
3.2 系统的任务 | 第31-32页 |
3.2.1 问题的提出 | 第31-32页 |
3.2.2 可行性分析 | 第32页 |
3.3 功能需求 | 第32-34页 |
3.4 性能需求 | 第34-35页 |
3.5 数据管理能力需求 | 第35页 |
3.6 故障自恢复处理需求 | 第35页 |
3.7 软硬件运行环境需求 | 第35页 |
3.8 用户管理需求 | 第35-36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7-79页 |
4.1 系统概要设计 | 第37-40页 |
4.1.1 系统设计目标 | 第37-38页 |
4.1.2 系统设计原则 | 第38-39页 |
4.1.3 系统设计模式 | 第39页 |
4.1.4 系统体系结构 | 第39-40页 |
4.2 软件应用模块中主要功能子模块设计 | 第40-46页 |
4.3 数据库设计 | 第46-50页 |
4.4 开发环境 | 第50-51页 |
4.5 嵌入式数据库的设计 | 第51-56页 |
4.6 串行口驱动的设计与实现 | 第56-59页 |
4.7 通讯层的设计与实现 | 第59-65页 |
4.7.1 串行.通讯 | 第59-63页 |
4.7.2 以太网通讯 | 第63-65页 |
4.8 应用层的设计与实现 | 第65-77页 |
4.8.1 主站通讯规约处理模块 | 第66-69页 |
4.8.2 主线程模块 | 第69-70页 |
4.8.3 存储模块 | 第70-72页 |
4.8.4 液晶模块 | 第72-74页 |
4.8.5 USB模块 | 第74-75页 |
4.8.6 表计通讯规约处理模块 | 第75-77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第79-90页 |
5.1 测试目的与测试环境 | 第79-80页 |
5.1.1 测试目的 | 第79页 |
5.1.2 测试环境 | 第79-80页 |
5.2 测试方法与测试内容 | 第80-81页 |
5.2.1 测试方法 | 第80-81页 |
5.2.2 测试内容 | 第81页 |
5.3 测试用例与测试结果 | 第81-88页 |
5.3.1 用户权限功能测试 | 第81-82页 |
5.3.2 日志查看功能测试 | 第82-83页 |
5.3.3 液晶显示模块测试 | 第83-84页 |
5.3.4 主站通讯规约处理模块测试 | 第84-85页 |
5.3.5 表计规约处理模块测试 | 第85-86页 |
5.3.6 存储处理模块测试 | 第86页 |
5.3.7 USB处理模块测试 | 第86-87页 |
5.3.8 主线程模块测试 | 第87-88页 |
5.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