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IP RAN在南昌电信承载网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专用术语注释表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3页
    1.1 课题背景第10页
    1.2 全业务运营形势下的承载网络发展趋势第10-12页
    1.3 论文工作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2-13页
第二章 承载网主要技术方案第13-22页
    2.1 承载网现状与需求分析第13-15页
    2.2 SDH/MSTP技术第15-16页
    2.3 PTN技术第16-19页
    2.4 IP RAN技术第19-20页
    2.5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三章 IP RAN原理及关键技术第22-33页
    3.1 IP RAN基本原理第22页
    3.2 IP RAN整体架构第22-24页
    3.3 IP RAN关键技术第24-28页
    3.4 IP RAN网络的引入策略和建设思路第28-31页
    3.5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四章 IP RAN组网方案第33-48页
    4.1 组网策略的基本原则第33-34页
    4.2 典型组网结构第34-35页
    4.3 组网要求第35-41页
        4.3.1 A与B互联要求第35-36页
        4.3.2 B与B互联要求第36-37页
        4.3.3 B与ER互联要求第37-38页
        4.3.4 城域ER与汇聚ER组网要求第38-39页
        4.3.5 ER与CN2 PE互联要求第39页
        4.3.6 MCE与ER互联要求第39-40页
        4.3.7 EPC CE的组网要求第40页
        4.3.8 EPC CE与CN2 PE/ER间的互联要求第40-41页
        4.3.9 EPC CE与ChinaNet间组网要求第41页
    4.4 网管组网第41-43页
        4.4.1 A设备的网管组网第41-43页
        4.4.2 B及B以上设备的网管组网第43页
        4.4.3 IP RAN网管系统的接入第43页
    4.5 基站的业务实现第43-48页
        4.5.1 基站接入A设备方式第43-44页
        4.5.2 BBU接入方式第44-45页
        4.5.3 A-B基站业务的实现第45-46页
        4.5.4 基站业务在B以上的实现第46-48页
第五章 南昌电信IP RAN项目应用第48-81页
    5.1 项目背景第48-49页
        5.1.1 项目概述第48页
        5.1.2 项目需求分析第48-49页
    5.2 南昌电信IP RAN承载网规划方案第49-57页
        5.2.1 IP RAN网络架构第49-52页
        5.2.2 组网思路第52-53页
        5.2.3 汇聚层及以上建设思路第53-54页
        5.2.4 汇聚层以下建设思路第54-55页
        5.2.5 LTE基站接入光缆建设思路第55-57页
        5.2.6 本地WDM/OTN配套建设思路第57页
    5.3 IP RAN网络建设方案第57-61页
        5.3.1 IP RAN网络组网方案第57-60页
        5.3.2 LTE基站接入光缆建设方案第60页
        5.3.3 本地WDM/OTN配套建设方案第60-61页
    5.4 南昌电信IP RAN承载网建设成果第61-81页
        5.4.1 IP RAN网络组网建设情况第61-79页
        5.4.2 本地WDM/OTN配套建设情况第79-8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鲁棒主成分分析的优化模型及其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
下一篇:互联网CDN的研究及在常熟广电网络中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