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9-15页 |
(一) 课题研究背景与缘起 | 第9-10页 |
1.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9页 |
2. 诸多旅游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 研究成果和文献探讨 | 第10-12页 |
2. 研究述评——发现问题 | 第12页 |
(三)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页 |
(四)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15页 |
二、课题研究涉及的基本范畴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一) 时代背景下体验设计的发展 | 第15-16页 |
1. 体验设计的缘起 | 第15页 |
2. 体验设计的内涵及研究重点 | 第15-16页 |
(二) 旅游体验理论 | 第16-17页 |
1. 旅游体验概述 | 第16-17页 |
2. 传统观光旅游与新型体验式旅游的区别 | 第17页 |
(三) 认知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系统 | 第17-21页 |
1. 理解旅游品牌形象与视觉设计系统 | 第17-18页 |
2. 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构成要素 | 第18-19页 |
3. 本课题研究的范畴界定 | 第19页 |
4. 旅游形象相关概念——旅游感知形象 | 第19-21页 |
三、体验设计与旅游品牌形象的关联性发展 | 第21-27页 |
(一) 旅游体验设计与旅游品牌形象的关联性 | 第21-23页 |
1. 关系模型分析 | 第21-22页 |
2. 从旅游立体、综合层面元素解析两者的关联性 | 第22-23页 |
(二) 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中的体验设计原则 | 第23-26页 |
1. 体验主题一致性原则 | 第23-24页 |
2. 互动参与性原则 | 第24-25页 |
3. 体验真实性原则 | 第25页 |
4. 利用纪念品原则 | 第25页 |
5. 体验地域性原则 | 第25-26页 |
(三) 体验设计对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功能性意义 | 第26-27页 |
四、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体验设计在旅游形象视觉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27-33页 |
(一) 拓展游客的“感官体验” | 第27-30页 |
1. 视觉体验 | 第27-29页 |
2. 触觉体验 | 第29页 |
3. 听觉体验 | 第29页 |
4. 嗅觉体验 | 第29页 |
5. 味觉体验 | 第29-30页 |
(二) 强化游客的“行为体验” | 第30-31页 |
(三) 增进游客的“情感体验” | 第31页 |
(四) 激发游客的“思维体验” | 第31-32页 |
(五) 增加游客的“关联体验” | 第32-33页 |
五、基于体验设计的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策略 | 第33-47页 |
(一) 调研体验需求 | 第33页 |
(二) 旅游地体验式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 | 第33-34页 |
1. 旅游资源的基础分类 | 第34页 |
2. 体验式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 | 第34页 |
(三) 确定体验主题 | 第34-35页 |
1. 提炼挖掘体验主题 | 第35页 |
2. 整合确定体验主题 | 第35页 |
(四) 视觉体验设计策略 | 第35-45页 |
1. 体验统———视觉导视系统 | 第36-40页 |
2. 体验传播——视觉广告设计 | 第40-42页 |
3. 体验空间——视觉景观形象设计 | 第42-44页 |
4. 体验内容——其它感觉形象设计 | 第44-45页 |
5. 体验延伸——旅游纪念产品形象设计 | 第45页 |
(五) 体验效果测试评估 | 第45-47页 |
六、实例应用——基于体验设计的阳朔县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 | 第47-59页 |
(一) 阳朔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基础分析 | 第47-50页 |
1. 目标市场体验需求 | 第47页 |
2. 阳朔县品牌形象塑造中体验设计理念运用现状分析 | 第47-48页 |
3. 特色旅游资源分析整合——视觉设计语言元素来源 | 第48-50页 |
(二) 阳朔县视觉体验设计构思 | 第50-59页 |
1. 形象定位——体验主题 | 第50页 |
2. 具体策划设计方案 | 第50-58页 |
3. 设计总结 | 第58-59页 |
七、结论 | 第59-60页 |
(一) 论文研究总结 | 第59页 |
(二) 论文局限及后续研究思考 | 第59-60页 |
注释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